發布時間:2023-10-10 15:35:39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課堂實踐教學,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高等數學是我校仁濟學院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重要必修課和基礎課,也是培養學生能力和提高學生素質的一門重要課程,它不但為學生學習后續課程提供必要的知識和方法,更重要的是通過數學學習來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為從事所學專業相關工作和進行深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高等數學不僅關系到學生的正常學習,進而影響到學生能否就業,而就業率和考研率等指標是衡量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所以高等數學教學的成敗意義重大。因此,如何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他們的潛力,給學生較大的自主空間,就成為我們思考研究的重要課題。在諸多研究中,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近兩國內外討論比較多的教學模型之一。
二、何為“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 Model)
翻轉課堂――學與教的革命!它是學生在正式學習的過程中,課前利用教師分發的數字材料(音視頻,電子教材等)自主學習課程,再回到課堂上參與同伴和教師的互動活動(釋疑,解惑,探究等)并完成練習的一種教學形態,這和傳統的“老師白天在教室上課,學生晚上回家做作業”的方式正好相反,所以我們稱為“翻轉課堂”,并迅速流傳開來。有小學數學,高中化學,高中生物,大學微積分,大學體育課等各種學科的翻轉課堂教學實踐。
三、經典模型
隨著翻轉課堂的實踐者越來越多,筆者通過查閱文獻,分析歸納出以下五類經典模型。
1.林地公園高中模型
美國林地公園高中的喬納森?伯格曼和亞倫?薩姆斯在K12(12年制基礎教育的簡稱)學校率先創立了經典的翻轉課堂模型,把觀看在線教學視頻或教學DVD作為家庭作業,把本該是家庭作業的練習題放在課堂完成,在課堂上,還加入了探究活動和實驗室任務。
2.可汗學院模型
可汗學院與美國加州洛斯拉圖斯學區合作,利用其廣受歡迎的教學視頻和其開發的課堂練習系統進行翻轉課堂實踐。其中,最大的特點,是課堂練習系統能快速捕捉到學生被問題卡住,教師能及時給予幫助。同時,還引用獎勵機制。
3.河畔聯合學期模型
美國加州河畔聯合學區的翻轉課堂的亮點是采用了數字化互動教材。這套用于試驗的代數I的互動教材,融合了豐富的媒體材料,如3D動畫和視頻等,還結合了筆記,交流與分享功能。與傳統的翻轉課堂相比,互動教材更加節約教師的時間,吸引學生。
4.哈弗大學模型
在哈弗大學艾克里?馬祖爾博士提出翻轉學習和同伴互助教學方法的結合模型,其要點是:在課前,學生通過觀看視頻,聽播客,閱讀文章做課前準備,要求學生反映出所學的知識,組織問題并提出不明白的地方。接下去,學生登錄社交網站,發表問題。然后,教師對各種問題進行組織整理,有針對性準備教學設計和課堂學習材料,學生懂的內容就不重復。在課堂上,教師采用蘇格拉底式的教學方法,學生相互質疑,并協作回答質疑解決問題。教師的作用,就是聆聽對話或參與到有需要的個人和小組。
5.斯坦福大學模型
斯坦福大學在進行翻轉課堂教學實踐中,為了避免講座視頻搬到網上就跟傳統課堂一樣乏味,因此,大約每15分鐘,會彈出一個小測驗以檢驗學生掌握的情況。此外,在實驗中還增加了社交媒體,允許學生互相提問,快速回答。
四、教學實踐優勢
翻轉課堂為什么流行,通過查閱大量的相關文獻和近幾年對高等數學進行翻轉課堂的教學實踐,分析總結了其中的原因。
1.符合新課程的改革理念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為主體,改變教師角色,引導學生學會學習。而翻轉課堂正好體現了這一核心理念,翻轉課堂解放了課堂時間,增加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和個性化的接觸時間。創造出讓學生對自己學習負責的環境。在翻轉課堂上,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學生之間互相協作共同完成質疑。而老師只是學生身邊的“教練”。
2.讓學生掌控自己的學習,實現因材施教
大學生,特別是大一的新生,他們的興趣大部分在社團,而社團活動有時候會與上課時間沖突,有些學生就會放棄上課,如何讓這些課外活動豐富的學生隨時抓緊時間學習呢?翻轉課堂就做到了,學生可以通過數字工具(智能手機,電腦),隨時觀看教學視頻,同時也讓學習有困難學生利用業余時間反復學習。翻轉課堂承認了學生的不同,并能真正實現分層教學,每位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速度來學習。
3.增加了課堂互動,讓老師更加了解學生
翻轉課堂最大的好處,就是全面提升了課堂的互動,具體表現在課堂中減少了教師的講解,留給學生更多的學習活動時間。由于教師的角色已經從內容的呈現者轉變為學習的教練,這讓教師有時間與學生交談,回答學生的問題,參與到學習小組,對每個學生的學習進行個別指導,在課堂上,當教師在教室內巡視過程中注意到學生發展起了他們自己的協作學習小組,相互學習和借鑒,而不是依靠教師作為知識的唯一傳播者。教師在這里,是在引導他們的學習,而不是指令。教師的目標是使他們成為最好的學習者,并真正理解課程的內容。在翻轉課堂上,教師是著力課程變成有意義的活動而不是完成繁忙的工作。通過翻轉課堂的學習,培養了學生的協作學習精神和創新能力。
五、結束語
無論翻轉課堂還是傳統課堂,適合是最好的。翻轉課堂比較適合小班教學,人數越少越容易掌控,而大班(3~4個行政班)就比較合適用傳統課堂。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也不一定每節課都是翻轉課堂的模式。在整個學年中,我們是翻轉課堂和傳統課堂結合使用的。
參考文獻:
關鍵詞: 《金融學》案例教學實踐
《金融學》亦即《貨幣銀行學》,是經原《貨幣銀行學》整理而形成的新的課程。它是經濟管理類專業基礎學科。在這門課程中,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方法易使學生產生倦怠,認為該課程枯燥無味,但案例教學在目前的教學方法體系中又存在一些弊端。因此如何提高教學效果,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和理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就尤為重要。
一、金融學課程及教學方法簡介
《金融學》屬于經濟類專業的核心課程,內容包括貨幣、信用、利率和等銀行等宏、微觀經濟領域里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開設此課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具備分析和理解宏微觀經濟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該課程內容聯系面較廣,大凡經濟問題都與之有聯系,國家經濟政策、企業經營決策、個人消費與投資等,都離不開對該課程領域中相關問題的研究。學習此課可以開闊知識面和強化經濟理論功底。該課程的教學目的主要是要求學生通過學習該課程,能將前修課程和后續課程中相關理論知識融會貫通,具備理解和解決經濟問題的能力。
目前我國高校金融學本科專業主要采用課堂講授的教學方法,雖然也采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但本質卻沒有改變,沒有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也沒能科學地運用案例教學、學生分組討論和實際調研,考試內容也主要是一些純理論性的書本內容,忽視了對學生主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也不利于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形成。然而,創新是金融業發展壯大的動力源泉。在與國際金融機構爭奪生存、發展空間的過程中,對于處于競爭劣勢的我國金融業來說,需要更多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金融人才加盟以增加我國金融業的競爭實力。因此,教師要改變現行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金融學》“引導式”案例教學法
針對該學科的特點,筆者認為,由于本科院校教學注重基礎,因此,教師對于金融學課程當中的基本理論知識和理論運作應詳細介紹,在掌握了教學目的和要求的前提下,通過搞好課堂教學環節,努力促進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而對于實踐部分,教師要通過聯系當前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發展的最新動態,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引入案例,增強學生分析、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一)《金融學》教學現狀。
《金融學》在大學中實際采用的方法是課堂講授,偶爾插入案例。但并沒有像其他學科,比如管理學等,實施案例教學。究其根源,目前有幾個因素造成案例教學無法實施:一是課堂學生過多。目前學校的班級人數,尤其是教學型的班級人數都較多,而案例教學的最優人數一般在30人以下,因此,人數過多導致案例教學無法實施。二是案例教學的一個弊端,即有些教師在課堂控制上沒有有效手段,因此不利于開展案例教學。所以,基于以上幾個不足,引入“引導式”案例教學就成為了必然。
(二)實踐教學與課堂教學的結合。
單純的實踐教學或課堂教學在《金融學》授課過程中均有不足之處,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對兩者優勢進行結合從而達到優化的目的。在此筆者提出“引導式”案例教學法?!耙龑健卑咐虒W是指教師在講授的過程中,通過加入案例來對相關知識進行分析。在對案例的分析過程中,教師應設計問題,預先設好陷阱,在學生參與案例分析的過程中進行引導,適時引出問題,讓學生沉浸在案例內部,設身處地地分析案例中存在的問題和可用方法。實行“引導式”案例教學的主要作用是教師在能夠很容易地控制課堂的同時,又能夠利用案例分析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耙龑健卑咐虒W并不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助,而是與傳統教學相似,仍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但是,在分析過程中,教師的角色是一個舵手,掌握基本分析方法和分析角度,并適時提示學生應如何分析,而學生的角色是一個觀察員,通過觀察和分析案例,得出相應的結論,并反饋給教師,以便教師進行下一步的案例提示。因此,“引導式”案例教學法可以避免教師因應用案例教學而課堂失控的情形,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案例分析當中。
但并不是所有的章節都適用案例教學,因此,在課堂講授中,教師還要保持教學內容體系的完整性,結構要清晰,知識要準確。在教學中聯系熱點和焦點問題,把金融學基本原理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若干現象結合起來,如國家制定的宏觀政策,銀行的改革,目前的通貨膨脹等,使學生能在一定程度上達到學以致用。在教學過程中為了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教師可通過課堂提問、布置思考題、安排課堂討論等,把教學搞得更活躍,以實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
三、“引導式”案例教學方法舉例
在教學手段上,強調實踐環節的教學已成為西方各國金融學專業教學的通行做法。比較中外著名高校在教學方式上的差別,我們可看出國內高校以“原理教育”見長,國外則通行案例教育及模擬教育。在我國金融學本科教學中,案例教學正逐漸受到重視和運用,但不成體系,相關的資源也不充足。教師應將案例收集與制作作為一項基礎工作,緊密結合金融學教學大綱,設計出與所授課節相關的案例。(以下舉例教材采用黃達的《金融學》,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例如,在講授金融衍生工具一章中的期貨部分,為了讓學生理解各種名詞,以及讓學生明白期貨是如何操作的,流程如何等等問題,教師可以設計如下案例:
A與B進行一筆銅期貨交易,在1月1日達成協議,以2700元/噸的價格成交,保證金5%,A為買方,B為賣方,交易10手銅期貨(一手五噸),當天結算價下跌為2600元/噸,第二天結算價上漲至2750元/噸。(一)計算每天兩人的盈虧。(二)如該期貨在3月20日價格為2850元/噸,A與B若分別平倉,兩者的收益如何。若在到期日價格為2600元/噸,則A、B的收益分別為多少?并思考,A或B若預期正確,其操作策略如何?
(板書參考上表中例一部分)例一教師經過分析和揭示,讓學生一步一步理解期貨的盈虧本質,并可以繼續通過這個案例,讓學生分析可操作的方法,比如平倉、對沖、交割等方法,就可以通過這個案例的后續部分分析得到。
例二,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完A方的處境后,學生可以自己分析B方的情況作為課上思考題。同時可以設問:B是否樂于在3月20日平倉?為什么?而若在到期日當日,銅期貨價格結算價為2600元/噸,交易雙方又有什么盈虧?通過對案例的分析,學生可以明白哪種操作是可行的,什么時候是可行的,各種方法都有什么風險,又有什么優缺點。(上表板書中例二部分)
在案例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案例應用在很多相關的知識點上。比如說上述這個案例,教師不但可以做出一個后續案例,而且在例二中,由于分析到了到期日,教師可以將金融學中的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的關系與之一起分析。即在例二中,教師可向學生設計問題:既然這筆銅期貨到期了,那么這個期貨的價格與到期日當日的市場價格相比,會有什么差別?是否一致?若你是交易者,當兩者價格不同時,你會如何操作?等等。通過這樣一種設身處地的思考,學生自然而然地就會得出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趨同的結論。
因此,在案例教學中,教師通過引入一個案例前提,在一步步的展開分析過程中,讓學生自己去推斷盈虧的結果,這樣就會使得學生的頭腦活動起來,有益于加強學生對概念及案例相關知識的理解。
四、結語
《金融學》是一門經濟類專業的核心課程,因此在本科教學中尤為重要。但本課程知識點多且較為分散,教師要在將相關知識點講授給學生并在加深其理解的同時保證學生頭腦的興奮狀態不太容易。
筆者認為,通過引入“引導式”教學,教師可以在很好地控制課堂的基礎上,達到提高學生能動性的目的。
(一)在適當的章節引入案例教學,并采取引導的方式,引導學生在教師設計的問題的指引下,一步步地自己得出結論,加深印象。
教師在相關合適的章節加入“引導式”案例教學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對本課的興趣,讓學生在參與到案例分析的環節中的同時深刻理解相關知識。雖然“引導式”案例教學適用章節有限,但這種案例教學方法可以在其他章節變通。例如在《貨幣形式》這一章節,教師就可以通過分析在歷史上各種貨幣為什么會被淘汰,讓學生設身處地分析若他們自己帶著若干布幣去購買商品的情形,這樣學生既會感到有趣,又會得出課本上的理論,一箭雙雕。
(二)避免無法開展案例教學的尷尬,以“準案例教學”形式講授課程。
鑒于目前各學校班級人數較多,開展案例教學,以學生為主角的教學方式效果不好,不便開展,因此,教師通過不提問,但要求學生多動腦的引導方式,可讓學生從被動的地位提高到主動地位,提高學生在教學環節的參與度,但又不過于自由,從而達到教師有效控制課堂和學生能動性提高的雙贏。
參考文獻:
[1]孫伍琴,燕小青.金融學本科核心課程體系及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實踐――以寧波大學為例[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12:84-88.
[2]陳曉群.新形勢下金融學本科教學改革初探[J].沿海企業與科技,2007,(10):177-179.
關鍵詞 高校課堂 課堂實踐教學 課外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課堂實踐教學就是指在課堂上完成學生對教師所講授理論的接受、理解和應用的相關活動,從而達到學生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運用相結合的目的。只有不斷增強學生明辨是非、善惡美丑的實際能力,才能使他們早日成為順應時展的德才兼備的新型人才。所以高校課堂的實踐教學就成為高校教師們高度關注的問題。
1高校課堂實踐教學與課外實踐教學遵循的指導理念相通
1.1高校課堂教學的指導理念
目前在我國教育界有兩種理論影響較大。一種是“知識傳遞型”教學,強調教師是主體,由教師向學生單向灌輸知R;另一種是“知識建構型”教學,強調學生是主體,教師引導學生發揮主動性,從而更好地進行學習?!爸R建構型”教學建立在默會知識的維度上,認為真正有價值的教學過程一定要涉及人類“默會知識“的維度。也就是強調任何學習都是一種主觀能動性的活動,都要注重對話性的實踐,而不是教師的單面性的灌輸,學生處于被動接受地位的活動。通過學生親身經歷、親身考察,了解社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發現的問題;通過學生自主思考與實踐訓練,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增強更直接地介入現實社會問題的能力。
1.2課堂實踐教學的指導理念
高校課堂實踐教學強調了兩個層面的問題。一是要圍繞2010年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精神的要求,積極推進高校課堂教學的改革,采用多種新方式、新方法、新手段,以達到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二是在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引入實踐的內容,實現實踐教學的目的,從而實現課堂實踐教學達到甚至超越課外實踐教學的效果。因此,高校課堂教學在指導理念上是課堂中融入了課外實踐教學的內容,在有限的時間、空間、設備等條件中達到微觀課堂實現大社會效果的目的,使學生在課堂上就可以實現走出校園、走入社會的課外實踐教學的目的和效果。
1.3高校課堂實踐教學與課外實踐教學的相融互補
1.3.1課堂實踐教學是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新的結合方式
傳統的實踐教學強調走出校園,走入社會才可以進行,而高校課堂實踐教學是將學生的實踐教學搬入了課堂,使高校課程的實踐教學得以在課堂上進行,這是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新的結合方式。
1.3.2課堂實踐教學是課外實踐教學的有益補充
高校課堂實踐教學豐富了實踐教學的形式,使實踐教學由單一的課外進行發展為課堂上和課外都可以進行,從而使實踐教學不再受時間沖突、空間容納、人力多寡、經費是否充足等許多因素的影響,使實踐教學環節可以更順利地進行。
1.3.3課堂實踐教學是學生將來走出校園、進入社會的有益教學模式
高校課程不僅是一門指導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課程,更加注重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是讓學生培養“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意識。就國際社會的復雜形勢而言,中國的全面發展與自身的民族問題、、鄰國關系問題等也都關系著國家的未來命運,這些問題都直接或間接關系到學生將來生活的社會大環境,與學生長遠發展密切相關,也是學生平時喜歡關注和思考的問題。
2高校課堂實踐教學優于課外實踐教學之處
2.1高校課堂實踐教學大大節約了教學和學習過程的時間和空間
高校課程進行課堂實踐教學,所有的教學活動全部都可以在課堂上進行。與教學中人們已經非常熟悉的課外實踐教學相比,課外實踐的一個最明顯的特點就是要求走出課堂、走出校園、走進社會才可以進行,特別強調一定的空間和條件,需要聯系校外實習單位,真正進入到社會中或生產一線單位進行等等。所以課外實踐教學需要走出課堂才可以進行,同時還需要和相關單位或部門的配合,對人力、物力、財力有一定的要求。
2.2保障了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的準確度,避免一些外在因素的干擾
學生課外實踐就是必須在課堂以外進行,如果沒有相應配備的教師跟隨,那么學生在課外實踐的過程中其實存在著許多不利因素。課外實踐教學也會有一個主題,圍繞這一主題有許多相關的理論知識,如果學生掌握的不夠精準,就很難實現學生運用的效果。課堂實踐教學是一邊學習,一邊反思,一邊由教師指導,從而實現對于基礎理論知識的精準掌握。
2.3高校課堂實踐教學有效地提高了教學的質量
在課堂上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能夠提供活潑有趣、滲透力強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的教學才是高校教學改革的目標。高校課堂實踐教學在兩個方面提高了教學質量:
(1)高校課堂教學要遵循學生是教學主體的核心思想,真正實現教學的“以學生為本”的指導理念。追求學生在現有基礎的情況下,主動去學、樂于去學、真正去學。
(2)由于課堂實踐教學的方法多樣,形式新穎,所以需要教師具有較高的掌控能力。要具備與學生較強的溝通能力,因此對教師的教輔工具(多媒體、網絡等)的使用、教授方法的運用和自身知識面的廣博與專業知識的深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參考文獻
(青島農業大學,山東 青島 266109)
【摘要】大規模開放式網絡課程(MOOC)對高等教育發展帶來的機遇已成為當前教育研究的重點.作者以在線教育平臺Coursera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課程“Chemicals and Health”(《化學品與健康》)為例,介紹了MOOC課程與大學傳統課堂相結合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設計、實施與經驗。
關鍵詞 MOOC;網絡教學;翻轉課堂;大學教學
MOOC(Massively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規模開放式網絡課程,是面向社會公眾開放的網絡教育資源.作為普通高校教師,如何有計劃、有組織的利用MOOC優質資源,將MOOC課程和傳統的大學教育結合,發揮兩者的優勢?是當前的重要問題。Coursera平臺創始人Andrew Ng提出“翻轉課堂”的教學概念,即學生自行在家或者任何地方通過網絡上課學習,然后在教室(或發展成熟的廣義平臺)集中互動。實現傳統教育“以教師授課為主”到“以學生為中心、以自主學習為主”的教育觀念轉變。縱覽當前國內教育雜志,多數文章對MOOC做了在概念、運營模式及對國內教育的影響上做了形式化的介紹[1]。少數以學習者的身份對MOOC進行體驗學習,作者借助大學公共選修課平臺,將MOOC課程引入大學課堂,進行了翻轉課堂實踐性教學研究。
1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構建與實踐
作者開設了《MOOC翻轉課堂——化學品與健康課程》全校公選課程(編號B1700156)。采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Dr. Latshaw與Dr. Resnick兩位教師在Coursera平臺開設的“Chemicals and Health”課程為教學內容。課程持續六周,學習內容由多個10~20分鐘的短視頻構成,每周學習視頻總長在60~90分鐘之間。教學過程中采用課下學習、課上討論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課程要求學生在Coursera平臺注冊選課, 課下按時完成學習, 課堂上由老師梳理課程知識要點,討論學生課下學習碰到的專業問題。翻轉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要作用是引導課堂討論與知識的歸納總結。
2翻轉課堂教學課程考核
翻轉課堂教學采取MOOC平臺上的考核方式, 課程共六次作業, 要求當周完成并提交答案。課程采用全新同輩評分(Peer grading)模式, 即借助平臺的新功能, 讓學習者之間相互評分, 取均值為總成績。課程結束后,成績者合格將得到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頒發的結業證書,成績優異者會得到杰出結業證書。
3教學效果與課堂調查
六周課程結束后,在選修本課程的170名學生中,有38人成績合格獲得結業證書,其中4人因成績出色而獲得杰出結業證書。據科技網站Recode報道,全球學習者MOOC平均結課率為5%。對于大部分首次接觸MOOC課程的學生,“Chemicals and Health”課程的結課率提高到至22%,顯示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巨大優勢。在課堂上,我們還進行一系列問題調查,調查選修本課程的170名同學,著重調查學生們的學習條件、學習動力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對比差異,回收145份有效問卷,有效問卷回收率85%。結果如圖1所示。
圖1中結果如下:(A)僅有5%的同學在接觸本課程前對MOOC有了解;(B)有61%同學認為自己英語水平不足是學習英文MOOC課程的主要障礙。因此,在英語水平有所提升后,作者認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帶領下MOOC課程的結課率將有更大的提升空間;(C)有95%的學生每天上網時間大于1小時,甚至35%的學生平均每天上網時間超過3小時,大部分時用于網上社交與視頻觀看. 表明在部分學生有充實的課余時間;(D)34%的同學愿意每周抽出超過2小時的時間學習MOOC課程;(E)而有52%的同學表示每周可以花費1~2個小時學習MOOC. 能平時的上網娛樂時間轉化為MOOC學習,表明翻轉課堂下的MOOC課程已經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F)本課程結束后,92%的同學表示會繼續學習其它課程;(G)68%的同學已經將MOOC課程推薦給自己的同學與好友;(H)93%的同學認為通過MOOC課程學習可以提高自己的個人能力、知識,并在就業過程中提供優勢。大部分學生認為MOOC平臺的課程在授課方式多樣化、內容充實方面都優于傳統課堂教學。
總體來講,本次翻轉課堂教學取得在大部分同學的認可,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
4MOOC應用的討論
近年來,多所大學都積極建設網絡教學平臺,包括國家級精品課程共享服務信息平臺等[2],截止2015年3月,國家精品課程資源網匯集課程教學視頻多達14000多門。然而,如此多的精品課程對學生的影響遠小于剛剛興起的MOOC。究其原因,國內網絡教育平臺課程的理念與設計沒有擺脫傳統的教學理念。忽略了學生相互學習與討論的必要性,忽視了學習者之間交流平臺的建設。精品課程沒有提供明確的學習預期與目標,沒有正式的考核, 無法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多數情況下教師只負責上傳課程視頻平平臺. 同MOOC課程相比, 精品課程單次視頻時間多數超過40分鐘,知識點間沒有明確界限,易造成學生惰學。MOOC與國內精品網絡課程另外一個顯著區別在于全新的考核方式——同輩評分。同輩評分減輕教師考核學生成績的負擔,同時為學習者提供了一個互相學習與比較的機會[3]。同輩評分不僅解決了大規模學習者的評分問題, 同時幫助學生從其他學習者的角度看待問題,對學習者提供了真實的反饋意見及多角度看待問題的方式,這是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評價方式所不能提供的[3]。
社交媒體時代, 學生往往關注的MOOC平臺中知名的大學的課程。很明顯,一些地方性高校如何應對此輪教育信息化、規?;?、社交化的浪潮帶來的沖擊,在傳統教育與扮演何種角色是當前面臨的重要問題[4]。在不增加辦學經費情況下,翻轉教學模式將名校的優秀教育資源與大學傳統課堂相結合,為普通高校學生(如一些農林院校)提供了接觸世界名校教育資源的窗口,同時也提高高校教師的知識與教學水平,有一舉多得的效果。作者選擇了公共選修課作為的翻轉課堂教學的嘗試,若引入MOOC平臺上優質課程進入專業基礎課教育,將對普通高校現有教學質量的改進,學生素質的提升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5結束語
高校的傳統教學模式優勢在于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演繹推斷能力和接受能力,以教師授課為中心,忽略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獨立性。MOOC課程的交互式練習與同輩評分機制,讓學習者擺脫了傳統在線教育模式中單向提供學習材料和灌輸學習的局限,鼓勵學習者相互輔導。翻轉課堂教學將兩者優點結合,充分利用MOOC線上與線下共同學習的課程組織方式,圍繞著在以學生為中心的現代教育理念,教師和外界環境都為學生服務,幫助和促進學生對知識進行有意義的建構學習。對于普通高校的教學水平提高是一個機遇和挑戰。利用好MOOC平臺資源,對與處于弱勢地位的高等院校的自身發展與學生素質提高尤其重要。
參考文獻
[1]張牧,楊成.翻轉課堂學習評價的研究綜述[J].科技視界,2015:27-28.
[2]段玉璽,江紅霞,李竹林,劉文奎,左樹強.高等農業院校本科網絡教學平臺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高等農業教育,2012,11:55-57.
[3]Kulkarni C., Wei K. P., Le H., Chia D., Papadopoulos K., Cheng J., Koller D., Klemmer S. R.. Peer and Self Assessment in Massive Online Classes[J]. ACM Trans. Comput. Interact,2013,20.
一、更新理念 轉變角色
舊教學模式,教師只是知識的“搬運工”。把教材上的知識用教師個人教學藝術“倒給”學生就足以完成;而新課程中教師除了要準備教材上的知識,更多的要準備課堂上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要準備如何設疑啟思,激情、激智,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性。通過開放、生成的形式,讓教學精彩起來。只有開放,師生才能情緒高漲、思想活躍,課堂才會處處有思維的火花、精彩的表現。為達到此目標,教師就要以發展的眼光、寬容的態度處理課堂上學生的反應;只有生成,才會使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完全開放的情況下通過師生互動得以提升。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捕捉有益資源,善于根據有利時機,靈活地生成課堂教學,使學生思維的火花得到進一步升華,積極的情感得到強化,價值觀得到引導。
二、教師角色要定位準確
學生不是被動接受的容器。教師也不是先知先覺的扮演者,而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既是導演,又是演員。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師生一起探索、發現新知識,體驗求知的快樂,并形成正確的情感和價值觀。通過合作、互動,讓教學生動起來。合作是互動的前提,只有師生的教與學建立起一種合作的關系,才會進行有質量的互動。互動的核心是整合教學過程的各要素,它們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產生共鳴。只有這樣,教學才能生動起來。
三、課堂教學評價要講實效
衡量一堂課是否優質的標準,不應當以老師講了多少時間,是否用了多媒體,課堂氣氛是否活躍,是否有熱鬧的雙邊活動等教條機械的模式去考量,而應以是否能引導學生的思維參與、是否能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是否有深層的設疑啟智、是否能提升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雙邊活動”要切近教學內容和目標,要有深度,要真正體現學生參與學習的心智活動;課堂氛圍要嚴肅、活潑;課堂發問、討論,要有啟發意義和思考價值,不能停留在“是不是、對不對”的師生對話上。只圖熱鬧不顧實效的表面化、形式化的師生討論是花架子。教學手段應多樣化,既不能單一呆板,又不能喧賓奪主,應注重學生知識積累和能力的培養。
四、課堂評價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
學生最為關注的就是教師在課堂上對他們的評價,評價往往會決定課堂氣氛活躍與否,學生學的狀態與教師教的狀態如何。一堂課的失敗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師不當的評價造成的。不當的評價會使教與學雙方均不能進入狀態,教師教得吃力,學生學得無趣,更談不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實現了;而恰當的、鼓勵性的、引導性的評價卻會有力地促進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實現。
眾所周知的“舉左手和右手案例”告訴我們既然學生站起來,就要讓他體體面面坐下去,以使他充滿自信地又一次站起來。用一句形象的比喻:評價不再是分出等級的篩子,而是激勵學生發展的“泵”。 清代教育家顏昊先生曾說:“教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 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賞識,怎樣藝術地鼓勵學生,又怎樣科學的評價學生呢?及時給學生的一聲贊許是打開他們心靈的一把“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