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10-10 15:34:51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金融市場風險分析,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1.有利于保持國際融資渠道的暢通。從市場的一般功能看,國際金融市場有利于保持國際融資渠道的暢通,為世界各國提供一個充分利用閑置資本和籌集發展經濟所需資金的重要場所。
2.加速生產和資本的國際化。國際金融市場的存在和發展為國際投資的擴大和國際貿易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從而加速了生產和資本的國際化。
二、國際金融市場存在的風險分析
1.價格風險將逐漸轉變為制度風險。2007年美國次貨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給世界經濟造成了嚴重的創傷,由其延伸出許多的金融衍生品信用風險,從這些風險來看,未來有可能會產生金融市場風險到金融監管制度風險的一個轉變,金融市場的價格風險也將轉變為金融信用風險。價格風險將逐漸轉變為制度風險的轉變可能會對市場造成一定的恐慌,嚴重的話可能會導致金融機構的信用失控。
2.金融產品風險轉為資源價格風險。因為國際金融市場對美元利率、美元匯率及美國股市的變化表示擔憂,所以按美元計價資產的價值將會下跌,因此由美元主導且由美國引導的國際金融信用問題將會更加突出。該現象說明國際金融風險與資源價格風險具有緊密的聯系,這就使得市場和政策調整的復雜性大大增加。美元在國際金融中具有重要地位,美元作為國際大宗商品的報價和計價貨幣,其變化包括下跌或者是不穩定,都可能會繼續推升資源價格上升。因此,各國的資源戰略會促使金融風險轉化為資源價格風險,嚴重的情況下可能演變為市場危機。
3.經濟全球化轉為投資全球化風險。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是全球經濟合作必然的結果,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各個國家或者各個經濟體之間產生了越來越密切的關系,由此引起的資本的流動速度與期望效益同金融投資之間的關聯就俞顯緊密。價格與收益之間密切相關,收益與相關政策變化之間密切相關,這會引起流動性過剩的現象并最終會形成投資全球化的新局面。與此同時,各國經濟發展階段與背景的差異創造了投資博弈的有效空間和條件,使得價格博弈、收益與風險平衡將形成投資全球化的一種溢價效應。而投資全球化將集中于金融產品的價格上漲與投資收益相互攀比的投資溢價擴大上,對沖基金的影響將更為顯著。
三、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趨勢
1.國際金融市場的一體化。當今電子計算機技術高速發展,衛星通訊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應用,這使得當前雖然分散在各個國家不同的金融市場但卻有著密切聯系的全球性資金調撥和資金融通在短時間乃至數秒內完成成為可能。而且,數年來跨國銀行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這使得國際金融中心發生了由少數幾個發達國家的金融市場向全球更多發達和發展中國家的金融市場的一個轉變。所以,各個金融市場與金融機構一起構成了一個全時區、全方位的一體化國際金融市場。這也是國際金融市場一體化的重要表現。
2.國際金融市場的證券化。在第二次大戰后,國際銀行貨款在國際融資中始終保持最重要的地位,并于1980年達到頂峰,占國際信貨總額的比重高達85%。但1981年開始出現了一個轉折,國際銀行貨款在國際信貨總額的占有率逐漸下降,到了八十年代中期,國際證券成為國際融資的主要渠道,國際銀行貨款的最重要的地位已經完全被國際證券取代。有數據顯示,1985年,國際銀行貨款占國際信貨總額為41%,國際債券發行額則占59%,到了1986年國際銀行貨款占國際信貨總額迅速縮減為29%,而國際債券發行額占有率飛升為71%。在以后的十幾年內國際證券也一直保持著其主渠道地位,國際金融市場的證券化似乎已經成為了不可逆轉的趨勢。
金融市場是一個用來資金融通的場所。在資金的對換和流轉的過程當中,都存在著一定的風險。這種風險不僅僅是來自于金融市場內部的調控,多半還有來自金融市場外部的影響,以及多種市場因素的缺陷導致的風險。
二、制度缺陷是中國城鎮金融市場風險的根本原因
1.城鎮金融市場微觀基礎薄弱
金融市場的建立,離不開上市公司的基礎建設。上市公司的業績同時也決定著金融市場的良性發展。我國的上市公司普遍規模較小,所流通股份還不足以總股份的20%。這就導致中國的金融市場不能進行及時的產權流動,使金融市場容易控,造成金融風險隱患的存在。在金融市場中,中小型企業不能夠起到良好的基礎建設作用,使我國的城鎮金融市場的基礎薄弱不穩定,不能及時的進行資源優化,導致資金鏈的斷裂,甚至企業虧損等現象的發生。
2.企業產權制度不完善
一個良性發展的企業應制定完善的產權制度。我國大多數的企業的產權制度都存在著不完善的現象,從而導致企業的產權流通性差,也不利于投資者的投資取向,影響投資收益等問題的存在。股票在企業的資金流轉中作為虛擬資本的存在也有著重要的作用,但在現如今的金融市場中,國家股和法人股的封閉性對企業股票的運營造成很大的影響。在不同類型的股票當中,股票的權利和意義也有所不同,企業對股票的監管懈怠也很大的削弱了投資者的投資欲望。還有,股票的所屬關系形成了惡劣的循環。國有資產由于多次的委托,使企業的產權造成主體的缺失,形成了國有股票的無人監管的情形。
三、金融市場不完善是城鎮金融市場不完善直接原因
我國城鎮金融市場的不完善是導致城鎮金融制度形成缺陷的重要形式。
1.城鎮金融市場總體結構不完善
城鎮金融市場結構是金融市場對市場經濟的支撐以及各部分協調、合理發展的重要保證。由于我國的經濟發展結構的不健全以及市場結構的不合理,都是導致金融市場總體結構不完善的關鍵所在。其中,市場結構的不合理是導致金融市場總體結構不完善的重要因素。針對這一原因,我們進行了一些具體的分析。
首先,相對于間接融資而言,直接融資市場發展滯后。從各國金融發展的歷史來看,直接融資往往因為自身的優勢逐漸在融資上占據主體地位,而中國企業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賴銀行貸款來維持自身的生存與發展,企業負債率普遍比較高。這種過度依賴間接融資的金融體系難以發揮資金所有者對企業資本的監督作用,企業擁有資產權利卻不承擔相應的義務,導致企業經營者不顧投資人的利益而冒險經營,使股權人與債權人都面臨較大的風險。
其次,相對于股票市場而言,企業債券市場發展滯后。近年來中國證券市場雖然取得了較大的發展,但主要體現在股票市場上,企業債券市場在國家嚴格控制之下發展遲緩。這種畸形的結構使企業在需要短期流動資金時不得不負擔很高的銀行利息成本,而目前多數企業盈利能力有限,高成本的銀行負債無疑增加了企業的經營風險。
2.投資主體不完善
投資者作為企業資金的主要提供者,對金融市場的良性運轉起到了關鍵的作用。由于我國的城鎮金融市場形成時間短,發展速度慢,投資者的素質普遍偏低,導致金融市場的正常健康運行受到了嚴重的影響。企業只有得到投資者大量的長期的有效投資,企業才有運行的資本和動力。投資主體的不完善就會使企業的運行和操作形成阻礙。我國現如今的投資力度弱,強度小,不能夠滿足企業發展的有力條件,這也對我國城鎮金融市場造成一定量的風險。絕大多數的投資者不能進行理性的投資操作,有盲目跟風的現象存在,這也導致了大量的資金浪費,對金融市場的良性發展造成了不利的反作用。
四、關于中國城鎮金融市場風險的對策建議
1.首先要確立和完善企業內部制度,加強企業的運作力度。同時也要恢復國家股和法人股的在金融市場當中的流通,使股民與投資者產生購買和投資的欲望。其次要調整企業的發展方向,強化企業發展理念,從制度上杜絕風險的發生。
2.對我國的城鎮金融市場進行改革,借鑒和學習別國的制度體制。國家要出臺相應的管理政策,嚴格執法,使我國的城鎮金融市場能夠在國家強有力的法律約束下穩定健康的發展。但是在管理的同時,國家要減少政策對市場經濟發展的干預,要讓我國的金融市場有一個完全宏觀的發展空間。
3.要加強對我國城鎮金融市場的監管力度。國家使用強有力的法律作為金融市場規范制度的約束,同時也要對金融機構部門的建立進行嚴格的審查,這就需要在建設金融機構的同時加強內部建設的監管,對存在的風險隱患進行及時的消除。
關鍵詞 電力市場;金融風險;VaR;歷史模擬方法
中圖分類號 F123.9; 文獻標識碼:A
一、引入
電價的異常波動帶來了巨大的金融風險,近年由于用電高峰的出現,拉閘限電情況日益加劇,對電力市場金融風險進行評估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擬采用VaR分析中的歷史模擬法方法,對電力市場風險進行分析,以更好的規避和防范市場風險,促進電力市場的穩定發展。
VaR的含義為(市場正常波動條件下),在一定的概率水平(置信度)下,某一金融資產或證券組合在未來特定的一段時間內的最大可能損失。可表示為:Prob(P>PVaR)=1-c。公式中,P為金融資產或證券組合在持有期t內的損失;PVaR為置信水平c下處于風險中的價值。
VaR計算主要涉及兩個因素:目標時段和置信水平。目標時段是指我們計算的是未來多長時間內組合的VaR,它的確定主要依賴于投資組合中資產的流動性而定,一般取為1天,1周,10天或1月;置信水平的確定主要取決于風險管理者的風險態度,一般取90%一99.9%。
二、VaR方法下研究電力市場金融風險
1.歷史模擬法的含義
歷史模擬法是假定采樣周期中收益率的分布不變, 借助于計算過去一段時間內的資產組合風險收益的頻率分布, 通過找到歷史上一段時間內的平均收益, 以及既定置信水平下的最低收益水平, 推算VaR的值, 其隱含的假定是歷史變化在未來可以重現。
考慮一個證券組合VP,其市場因子為F(i)(i=1,2,…,n),計算95%置信度下的日VaR值。首先預測市場因子的日波動性,選取市場因子過去101個交易日的歷史價格序列,得到市場因子的100個日變化:
F(i)的歷史價格水平向量 觀測到的變化向量
假定這100個變化在未來的一天都可能出現。對于每一個市場因子,將其當前值F(i)和觀測的變化向量相加。得到市場因子的未來可能價格水平,以向量AF(i)n表示:(見圖2)根據相關定價公式,可以計算出市場因子當前價值和未來的可能價值。于是,可求出組合的未來損益:
將損益從大到小排列,得到組合的未來收益分布,根據95%的置信度下的分為數,可以求出PVaR的值。
歷史模擬法直觀、計算簡單、容易接受。他是一種非參數方法,不需要假定市場因子變化的統計分布,無須估計波動性、相關性等各種參數,避免了模型風險。可以選取101個交易日的日平均清算電價,由此求得100個波動值,那么下一日產生的波動值也應該處于這100個價格波動值的范圍內,且該波動值服從一定的概率分布。分別選取電價向上、向下波動率不超過5%的波動值作為電價波動的上、下極值。從而算出次日的日平均清算電價的上、下極值。結合電力公司的毛利潤,算出電力公司的電費支出上、下限。在將計算結果進行驗證。達到電力風險的規避作用。
2.數據分析與實證過程
歷史模擬方法在電力市場金融風險評估中首先假定考察日期為2006年9月20日,當日某省整個電力市場平均清算電價(按電量加權平均計算得到)為275.23元/(MW.h),希望分析得到次日(即2006年9月21日)電價在某一置信度(95%)下可能出現的上限 和下限值,并估算相應的電費支出和毛利潤的上限和下限值。其中電價上限是指次日電價超過該上限的概率為5%的電價值,電價下限是指次日電價超過該下限的概率為95%的電價值。
確定電價的樣本區間為2006年6月12日-2006年9月20日的101個交易日,得到這101個交易日的日平均清算電價。計算可能產生的電價波動值:利用所選取得101個交易日的日平均電價序列,可得2006年月12日-2006年9月20日的平均清算電價的100個波動值。那么,在通長情況下可以認為,2006年月20日-2006年月21日電力市場的日平均清算電價所產生的波動值應該處于這100個價格波動值的范圍內,該價格波動值服從一定的概率分布。將市場日平均清算電價波動值按大小排序。得到從日下跌289.67元/(MW.h)的電價負波動到日上升249.72元/(MW.h)的電價正波動的排序。
3.用歷史模擬方法計算VaR值
A.波動上極限Pup:
選取電價向上波動概率不超過5%(95%置信度下),的波動值作為電價波動上限值,即認為次日日平均清算電價波動一般不會超過該值。可知,電價波動上限值為自小到大第95個波動值,即157.93元/(MW.h)。
B.波動下極限Pdown::
選取電價向下波動概率不超過5%(95%置信度下),的波動值作為電價波動下限值,即認為次日日平均清算電價波動一般不會低于該值。從表可知,電價波動下限值為自大到小第95個波動值,即-162.46元/(MW.h)。
C.次日的日平均清算電價上限值
PU=P07.9.20+Pup
=275.23元/(MW.h)+159.93元/(MW.h)
=435.16元/(MW.h)
D.次日的日平均清算電價下限值
PL=P07.9.20+ Pdown
=275.23元/(MW.h)+[-162.46元/(MW.h)]
=112.77元/(MW.h)
可知,2007年9月21日的電價處于上、下限[435.16元/(MW.h),112.77元/(MW.h)]
之間的概率為90%
4.利潤模型
某市電力市場中,市電力公司起到了單一購買者的作用,假設它的購電來源主要包括三部分:電力市場內的競價機組,某地區(這里假定為華中地區)售電,市場外的非競價機組[36,37]。競價機組的購電電價P1由市場清除電價決定。華中售電和非競價機組的購電價格則是由市電力公司與對方商定后,以合同形式按某一確定的價格P2 購買,電力公司從電力市場購買電能,然后把所有電量以國家規定的價格約595元/(MW.h)統一向所有用戶售電。在忽略網絡損耗的情況下,由此,電力公司的毛利潤為: M = P0?Q - [(1-k) P1?Q1+k Pc?Q1 +P2?Q2](1)其中: P0為電力公司的售電價格,目前,該市對工業、商業和居民用戶采用不同的電價,將各種電價平均后得到的總體平均電價,本文計算中統一取售電價格P0為595元/(MW.h);Q為電力公司通過電力市場購入的總電量,也等于售電量;P1為競價機組部分電量的市場清除電價(按電量加權平均計算得到);Q1為電力公司通過電力市場購入的競價部分的電量;P2為非競價機組和華中售電部分電量的平均電價,一般是每年商定一次,因此可以認為是固定值,這里統一近似取平均電價400元/(MW.h);Pc為競價機組平均合約電價(近似取350元/(MW.h));Q2為通過非競價機組和華中售電部分購入的總電量。上式(1)中的項目有關系: Q = Q1 +Q2 (2)
考慮到目前短期負荷預測的精度較高,式(1)中的總用電量Q可以通過負荷預測得到。由于該預測值與次日的實際用電量不會相差太大(一般不大于5%,通常在1%~3%),故公式中的總用電量可以用預測值Q0來表示,設為一固定值。故式(2)表達為: M = P0?Q - [(1-0.8) P1?Q1+0.8?350Q1 +400?Q2](3)式中,Q2是由省電力調度中心統一安排,為某一固定值,于是購入的競價機組部分電量Q1也是一固定值。通過華中售電和非競價機組購入的兩部分電量,其價格和電量都是固定的,所以它們對于毛利潤的影響是相同的。在這里可以將它們合并,均看成通過市場外部購入的電量,其購電總量為Q2,購電平均價格取400元/(MW?h)。 故式(1)又可競價機組電費支出描述為: M1 = (1-k) P1?Q1+k Pc?Q1(4)競價機組、非競價機組和華中售電總電量的電費支出為: M2 = (1-k) P1?Q1+k Pc?Q1 + P2?Q2(5)上式(4)可以計算電力公司的毛利潤,將上式中的P1替換為Pup, Pdown 可以計算出相應的毛利潤的上、下限預測值(在95%置信度下)。同理,由(4),(5)計算出電力公司的電費支出及其上、下限。表1給出2006年9月21日相應的計算結果。
表1預測數據
5.返回檢驗
為了驗證歷史模擬方法模型的有效性,需要對結果進行返回檢驗。以2006年1月1日的數據為例,當日毛利潤的上限、下限分別為4381.07萬元和3788.11萬元,由當日的電價實際值算得的毛利潤的實際值為4047.41萬元,這個值落在預測值的上、下限之間。上述預測是在95%的置信度下,所以理想的情況應該是,實際值超過預測值上限和低于預測值下限的比例各為5%(即為風險出現的概率)。只要風險分析的方法正確,且數據樣本足夠多,最后的計算統計結果應該與理想情況比較接近。我們取2006年的市場運行數據作為初始歷史樣本數據,對2006年1月1日-2006年9月20日(共262天)的市場數據進行風險統計校驗。由于歷史數據還不夠多,為了充分利用已有的歷史數據資源,在校驗完一組數據后,就把它也納入歷史數據,計算得到2006年1月1日至2006年9月20日共262天的VaR預測值,它們和實際值的校驗結果如表2所示。
表2的結果顯示,采用上述計算方法得到的2002年1月1日2002年9月21日的預測值,與該電力市場實際運行數據比較一致。在262天中,實際值大于預測值上限的天數為11天,實際值小于預測值下限的天數為13天,所以最后得到的實際值大于上限的天數所占比例為4.20%,實際值小于下限的天數所占比例均為4.96%,很接近理想值5%。由此可見,VaR歷史模擬法預測電力市場金融風險是可行的。由此可見,VaR歷史模擬法可以實現對電力市場金融風險的定量分析,且具有較好的預測結果。
表2結果校驗
三、總結
金融市場中的VaR方法可以很好地分析股票市場中的股票價格波動風險,由于電力市場中的金融風險主要源于電價的波動,因此也可以將VaR方法引入電力市場的電價波動分析中,從而實現對電力市場金融風險的分析計算。
歷史模擬法概念直觀、計算簡單、實施方便,容易被風險管理者和監管當局接受。另外,它是一種非參數方法,不需要假定市場因子變化的統計分布,無須估計波動性、相關性等各種參數。因此,它沒有參數估計的風險,從而避免了模型風險。
參考文獻
[1].王春峰.金融市場風險管理[M].天津大學出版社,2001,2
[2].范英.VaR方法及其在股市風險分析中的應用初探[J],中國管理科學,2000,9
[3].路楊,黃娜.期板定價理論在企業財務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商業研究,2004,6
[4].楊青,殷林森.基于期權定價理論的多階段風險投資決策模型[J],科技進步與理論與管理,2004,5
[5]周浩,張權,張富強.考慮期貨交易的電力市場金融風險分析[J].電網技術,2004, 28(17):53-57.
[6]曹毅剛,王曉清,沈如剛,張金亮.考慮電力衍生產品的風險管理和資產組合優化模型[J].電力系統自動化,2007,31(13):36-41.
[7]張海魚.VaR:風險價值--金融風險管理新標準[M].中信出版社,2000
[8]周浩,康建偉,陳建華,包松.蒙特卡羅方法在電力市場短期金融風險評估中的應用[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4,24(12):74-77.
[9]Robert Denton,Chen-Ching Liu,Jacques Lawarree. Risk assessment in energy trading[J].IEEE Ttans.Power System,2003,18(2):503-511 .
關鍵詞:時變參數;遺忘因子;Kalman濾波;置信區間
中圖分類號:F8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08)03-0153-02
1 引言
基于核估計的歷史模擬法是標準歷史模擬法的改進,它給出了可以評估VaR精度的標準誤差信息,即VAR準確性下降的原因――模型原因或市場條件變化原因,并克服了樣本容量選取困難等缺。其本質是對標準歷史模擬法中直方圖的推廣,給出平滑形式的概率密度估計。
關于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中Beta系數的時變性已經有很多文獻討論過,盡管單因數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經歷近20年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但是就刻畫預期收益率的截面特性而言,多因素模型被證明比其更符合經驗數據。國外Swhwert and Seguin利用單因素模型得到時變的Beta值,他們發現均值調整收益與公司規模有關,若考慮到收益誤差的異方差性,相關性更加明顯。根據資本資產定價模型,若要求出某種股票在均衡情況下的收益,必須了解其風險指標,即Beta系數值。如果根據該種股票收益和市場組合收益的歷史數據,則我們就可以由如下資本資產定價模型:rit+ai+βirmt+εi(其中rit和rmt分別是第i支股票收益率和市場組合收益率)求出Beta值。通常根據Beta的值可以將證券進行分類,我們將貝塔值大于1的證券稱為進取型證券,在牛市時,這樣的證券價格上升速度比整個市場價格上升更快,而在熊市中,比整個市場的證券價格上升也更迅速;若貝塔值小于1,我們稱其為保守型證券,其收益波動的幅度小于整個市場收益波動的幅度;若貝塔值等于1的證券成為中性證券,就平均值而言他們的價格隨市場變化而波動。 CAPM的一個突出優點在于,它能夠以無風險利率加風險益價的簡單方式來估計出特定的股票(股票組合)一個時期的預期回報率。在實際的金融市場中Beta受到多種因素影響而表現出相當的不穩定性。如果股票的系統風險增加,Beta也會增加,如果系統風險降低,則貝塔值將減少。另外,公司的財務和運營決策也會改變公司股票的Beta值,因此要保持其值不變和穩定,是不可能的,用帶時變性的參數模型來改進單一的CAPM是合理的。為此,本文主要對CAPM模型進行改進,考慮Beta的時變性和隨機性。
2 模型及算法理論介紹
(1)金融市場風險值(VAR)測量的算法理論過程。
本文選取高斯核即標準正態分布密度函數作為損益的概率密度估計。概率密度函數的核估計表示為:
f^(x)=1nh∑ni=1kx-xihj
其中,n是樣本容量,h是窗寬,k(x)=12πe-x22。
根據核估計窗寬最佳選擇理論:h過大會引起過度平滑,偏誤較大,但是估計的方差卻好。而h過小會引起光滑不足,方差過大,但是偏誤卻好。因此窗寬的選取應兼顧偏誤和估計量方差,具體說h選取應該使誤差平方的期望值達到最小,即極小化:
E(f^h(x)-f(x))2=(Ef^h(x)-f(x))2+Var(f^h(x))
可以證明在一般正則條件下,上式極小化的任何h取值一定與n-15成正比。比例因子依賴于數據的真實分布。通過計算的最佳窗寬為:
h=1.059σn-15,其中n是樣本容量,σ是樣本標準差;
(2)根據高斯核密度估計計算市場風險值
由核密度估計算,第j次序統計量的密度函數,
gj(x)=n!j!(n-j)!f(x)F(x)j-1(1-F(X)n-j)
其中,f(x)=1nh∑ni=1k(x-xih),F(xi)=∑im=1f(xm)
其均值就是市場風險值,從估計的標準誤差,可以給出市場風險值的置信區間。
3 金融市場風險動態分析
假若時變系數B滿足如下方程:
B(t)的平均值是Mb=0.51850935186693。根據分類商業類證券可認為是保守型證券,從圖中也可以看出貝塔值并不穩定,而是隨時間無規律擺動。
參考文獻
[1]戴曉鳳,晏艷陽.現資學[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關鍵詞】國際金融風險;類型;作用;機遇;風險
一、國際金融市場的含義和分類
(一)國際金融市場的基本含義
國際金融市場的含義有狹義和廣義兩個維度的定義。首先,從狹義上來說,國際金融市場說白了就是國際之間所進行短期以及長期借貸的場所。但是,從廣義層面來講,國際金融市場一般是指所有國家在國際上的金融業務往來,在國際層面和領域中參加活動的場所。這些國際金融活動既可以是居民國與居民國之間的業務往來,也可以在居民國和非居民國之間開展。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當我們談到國際金融市場時,一般指的是廣義角度所定義的國際金融市場。
(二)國際金融市場的分類
對于國際金融市場的分類根據不同的標準有不同的分類方法,我們可以采取不同的標準。比如說,可以通過國際金融市場的種類、經營業務以及市場的性質三個不同的維度來對國際金融市場進行大致的劃分。按照國際金融市場性質的不同可以將國際金融市場分為傳統的國際金融市場以及離岸國際金融市場。大家可能對離岸金融市場不是很了解,離岸金融市場具體是指,在進行相關交易的過程中,一切可以相互間自由兌換的貨幣都會被涉及到,同時它們將會在國際金融市場所在的國家的一些非居民國之間進行主體的交易,在這個階段所進行的國際金融交易不會受到任何國家任何地區的管理和約束,當然也不會受到這些國家的金融制度和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制約。
按照國際金融市場的種類來劃分,可以分為兩類,其一是國際資本市場,其二是國際貨幣市場。這兩類的金融市場還能夠按照金融期貨的期限長短進行更加細致的劃分。對于國際資本市場是指那些資金的借貸期限較長,通常都是一年以上的,而且還需要這個期間交易市場曾經發過證券或者說是參與過中長期信貸業務的。而對于國際貨幣市場,借貸期限相對較短,通常低于一年。
按照國際金融市場的經營業務來劃分,國際金融市場可以被分成大概三個部分,劃分成國際資金市場、國際外匯市場以及證券市場等。國際資本市場是指那些借款期限相對較長,長于一年的市場;而對于國際外匯市場是指有大量存在的外匯需求者和提供者進行交易的場所,交易場所可以對外匯資金進行清算以及調撥,目前主要的經營業務是期權交易以及期貨交易等等。證券市場應該是大家最熟悉的,一般來說,是金融市場的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通常是一些市場上流通的股票以及相關的債券在這個市場上進行交易,是大家最直接接觸的一個市場。
二、國際金融市場的主要作用
國際資本能夠在本國流動,不僅僅能使資本的輸入國所獲得的資本得到大幅度的增值,同時還能讓這個國家的經濟得到很大的發展;與此同時,國際金融市場的存在對于全球的整體經濟有很大的作用,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國家金融市場的發展。目前國際金融市場最大的作用就是放大效應。當有資金在國際之間流動的時候,一些國家的部分機制會對整個的國際金融市場產生影響,讓全球經濟發揮出最大的作用。杠桿效應和羊群效應就很容易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當一定數量的國際資本能夠控制名義額,并讓它能夠超過單純的金融交易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下會產生諸多的衍生工具交易,這就是我們常常指的杠桿效應。杠桿效應其實是可以借助于衍生工具,來達到控制衍生金融市場價格的作用,最終會帶來一國經濟和全球經濟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效果。羊群效應是指交易的行為受到了心里預期的作用,出現了十分濃厚的投機氛圍,或者會出現金融市場不確定性較大的短期的國際資金的流動。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不能夠根據自己的真實的想法做出對應的決策,這就需要對別人的心理狀態進行揣摩,最終促進交易的形成。換句話說,羊群效應是需要有一個能夠起帶頭作用的人,然后大家都跟著他來進行交易。當前階段,有很多的人以及公司會利用羊群效應來進行相應的投資,這提高了國際資金的流動性,這些投資者會采取一些措施,諸如通過大力的宣傳來左右市場上信息的動向,制造恐怖氛圍,這樣資金的使用效果并不能達到最佳狀態。
三、國際金融市場面臨的機遇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機遇和風險是并存的。國際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給全球的經濟帶來了很大的機遇。
(一)國際金融市場的統一化
在當今社會,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和普及,科學技術日新月異,這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信息讓全球變成了一個地球村,讓全球各個國家之間聯系的更加緊密。由于技術的進步,讓全球范圍內的資金流轉和資金劃轉變得十分便捷,能夠在短時間內就流轉劃撥到位。根據相關的數據統計所得,在以前世界上只有極少數幾個國家參與到全球的金融業務中來,而且還被其中的個別國家操縱,其他國家的話語權極低。但是,在當今社會,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信息科技也得到了極大的進步,因此越來越多的國家以積極的姿態加入到國際金融市場中來,讓全球的資金得到最大化的分配和流動,促進參與的各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目前世界范圍內開始出現跨國銀行,這使得原本的只有發達國家參與的國際金融市場逐漸演變成了發展中國家也能積極參與的國際金融市場,國際金融市場有了新鮮血液的加入,注入了新的力量。現在,國際金融市場已經發展成了一個包容性的、涵蓋不同性質國家的統一化的局面。
(二)越來越重視金融產品的創新
在當今這個快速發展的時期,對于任何一個行業,一個領域來說,創新是發展的新動力,能夠很好的促進行業和領域的發展,也是目前時代所必須的。只有具備了較高的創新意識以及較強的創新能力,積極努力的對自身的產品和服務進行一定的創新,才能夠讓自己在行業里或者領域里有一席之地,同時也能促進行業或者領域的向前發展。同樣的道理,對于國際金融市場來說,創新也同樣重要。隨著消費者思想水平的提高以及對金融產品多樣化需求的增強,現有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已經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如果金融機構還只是停留在原有的狀態,不大膽進行創新,大力研發新的產品和提供新的服務,研發屬于自己的品牌,塑造自己的形象,這在很大程度上會阻礙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所以,為了更好的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求,給消費者提供更多的選擇,現在的金融機構已經開始意識到金融創新的重要性,也在這方面不斷的努力,大力引進有創新意識的人才,加大在創新方面的資金投入力度,給整個世界帶來一股創新的潮流,國際金融市場呈現出一片良好的創新發展態勢。
(三)不斷朝著證券化的方向轉變
從很早開始,國際金融市場融資中最為關鍵的一部分就是國際銀行貸款,這種方式的融資方式雖然一直以來都發展甚好,但是后來卻呈現出下降的趨勢。當前階段隨著國際證券化的出現,加上良好的發展態勢,讓國際銀行貸款不再是國際金融市場的最為主要的融資方式。國際證券化也已經成為了國際金融融資的主要方式之一,和國際銀行貸款一樣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國際證券化已經成為很多公司的首要選擇,是一個很受歡迎的融資方式。
四、國際金融市場面臨的風險
(一)風險由經濟全球化逐漸向投資全球化的方向轉變
伴隨著國際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世界上的各個國家都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各個國家之間的聯系也日益緊密,交流和互動也更多了。@種不斷增強的聯系極其容易給國家之間帶來資本過剩的現象,這就直接導致了投資全球化的新局面的形成。而且,隨著國際金融市場的價格競爭問題以及收支平衡的問題等等的演化也逐漸將經濟全球化推向投資全球化的發展方向。
(二)風險由價格風險逐漸向制度風險的方向轉變
美國次貸危機給國際金融市場帶來了十分嚴重的影響,國際金融行業遭受了重大的打擊,伴隨著的是信用風險的出現,并在進一步的發展。伴隨著信用風險的出現,極容易將國際金融風險由以前的價格風險轉向金融監管制度方面的風險。不論是價格風險還是制度風險都會給國際金融市場帶來很大的影響,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引發新的金融危機,給世界的各個國家帶來巨大的副作用。因此,為了能夠降低這些風險給國際金融市場帶來的巨大的影響,價格風險向制度風險的轉變應該引起世界各國的重視,并積極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盡可能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確保國際金融市場的穩定發展。
(三)風險由金融產品風險逐漸向資源價格風險的方向轉變
雖然目前的情況是世界貨幣體系主要和美元掛鉤,但是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到來,美國的風吹草動都會給國際金融市場帶來很大的影響,美元的匯率以及利率的變化都會帶來世界性的大變動。可見價格風險深深地影響著國際金融市場的變化,該問題必須應當引起各個國家的廣泛重視,在這個方面采取相應的措施,減小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程度。
五、結語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國家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狀況幾乎和世界上的每個國家息息相關。因此,國際金融市場的機遇和風險不僅僅是對其自身產生作用,也會對這些國家產生影響。鑒于此,各個國家都應當攜手共同應對國際金融市場所帶來的風險,采取相應的措施,減小風險所帶來的影響;與此同時,還應該抓住國際金融市場所帶來的機遇,積極努力的發展,促進國家自身發展的同時為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做出一定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朱志雨.國際金融市場的機遇與風險探析[J].中國市場,2016,03:6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