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10-09 17:41:15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醫療設備的運維,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摘 要:目的:對信息化系統在醫療設備管理中的應用進行分析和探討。方法:以醫療設備檔案的形成、醫療設備的申購以及安裝至報廢的整個的管理流程為例來分析規范、合理的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建立。結果:完善的信息化系統不僅能確保設備檔案的完整齊備,還能提升信息和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結論:在醫療設備管理中應用信息化系統能提升管理效率和質量。
關鍵詞:醫療設備;檔案管理;流程
隨著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基于互聯網的醫院管理系統開始應用于醫院的日常管理中,顯著地提升了醫院的管理水平。大多數綜合性醫院都實現了病房、住院、門診、藥劑以及財務的信息化管理,但醫療設備管理還有待加強。本文分析三甲醫院的設備檔案管理為例來分析信息化系統的應用。現報告如下。
1 醫療設備管理應用信息化系統的目的
醫療設備管理的信息化系統應做到以下幾點:安全防護等級不低于業務業務應用系統;符合醫院信息安全總體策略;注重運行安全,避免造成安全風險擴散;滿足醫院信息安全要求;安全管理與安全防護措施并重;安全防護強度達到信息安全等級保護標準。
1.1 實時數據移動監管的策略
信息內外網間采用“隔離裝置”進行隔離;對終端和用戶身份進行嚴格認證,保證用戶身份的唯一性和真實性;將信息系統劃分為終端、邊界、網絡環境、主機系統、應用系統五個層次進行安全防護設計,以實現層層遞進,縱深防御。系統的物理安全和數據安全參考《GB/T 22239-2008信息安全技術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基本要求》中第三級 防護要求。
1.2 實時數據移動監管的原則
防止信息網絡癱瘓、防止應用系統破壞、防止業務數據丟失、防止篡改網絡數據、保證數據傳輸的機密性、保證數據存儲的安全性、防止企業信息泄密、防止主機病毒感染、防止有害信息傳播、防止惡意滲透攻擊,以確保數據資源管理工具安全穩定運行,確保業務數據安全。
2 醫療設備管理中信息化系統的應用
2.1 維護網絡安全
(1)結構安全。為了提升帶寬的冗余空間,提升網絡設備的處理能力,滿足業務高峰期需求,醫院信息運維移動監管平臺核心服務器劃分獨立的網段,采用國網統一的隔離技術進行隔離;對于醫院信息運維移動監管平臺與其它核心應用系統之間的帶寬分配較高優先級別,保證最小帶寬[1]。
(2)訪問控制。按照崗位人員分工,設定崗位人員訪問、控制權限,在用戶和系統之間,設置至用戶粒度的訪問控制規則。
(3)安全審計。記錄管理人員的操作行為、網絡流量的變化、設備的運行狀態等,并把相關數據代入分析軟件進行分析和評估,完成安全審計。
(4)入侵防范。通過網絡入侵檢測/網絡入侵防護設備對惡意攻擊、拒絕服務攻擊、端口掃描、緩沖區溢出攻擊木馬后門攻擊等行為進行檢測,在檢測到攻擊行為時進行記錄和報警。
(5)網絡設備防護。對登陸權限、登陸地址、登陸身份進行甄別,限制非法網絡設備的登入。不同網絡設備用戶使用不同的用戶,對于核心網絡設備采用多因素身份鑒別技術進行身份鑒別,同時分離設備特權用戶的權限,注重登陸失敗的處理,限制非法登錄嘗試的次數和方式,對登陸密碼構成、使用時間進行限制,登陸超時自動退出,會話結束自動退出,防止防止鑒別信息在網絡傳輸過程中被竊聽[2]。
2.2 主機安全
(1)身份鑒別。數據庫系統的身份標識與主機系統的身份標識對應,具有唯一性、排他性,每一個用戶使用單獨的帳號進行管理;對用戶進行身份標識和鑒別,并支持使用PKI/CA、智能卡或其他多因子認證手段實現用戶身份鑒別。通過提升登陸密碼的的復雜性、長度,減低密碼的變化周期,確保登陸信息不被冒用。
(2)訪問控制。主機系統和數據庫系統支持控制用戶對文件、數據等資源的訪問;客體達到文件、數據庫表/記錄、字段級;以最小授權原則分離權限;授予用戶完成任務所需的最小權限;重命名系統默認賬戶;及時清除多余的、過期的賬戶;標記重要信息資源以及訪問用戶;訪問控制的粒度主體達到用戶級;控制用戶對有敏感標記重要信息資源的操作;支持授權主體限制客體的訪問和操作;避免共享賬戶的存在;支持特權用戶的權限分離;修改這些賬戶的默認口令;禁止默認用戶的訪問權限。
(3)剩余信息保護。醫院信息運維移動監管平臺相關的服務器、存儲、終端等在內的存儲空間,在分配給其他系統使用前存儲的信息進行完全清除。
(4)惡意代碼防范。為了防范惡意代碼,醫院信息運維移動監管平臺相關的服務器、終端安裝了防惡意代碼軟件。為了完善惡意代碼軟件的功能,定期對惡意代碼庫進行更新,及時升級版本,并對各個代碼軟件進行統一管理[3]。
(5)資源控制。采用設定終端接入方式、網絡地址范圍等條件限制終端登錄;對服務器的CPU、硬盤、內存、網絡等資源的使用情況進行監控,對服務水平降低到預設值時進行告警。
3 討論
【關鍵詞】孕前優生 實驗室質控 物聯網系統
正在全國各地開展的國家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工程是目前衛計系統最重要的婦幼健康服務工作,實施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項目,是國家的一項重大決策,對于推進國家人口事業發展、促進家庭幸福與社會和諧具有重要意義。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大多數項目在各級衛計醫療機構臨床實驗室完成,質量管理是檢驗結果準確可信的重要因素,強化各級臨床實驗室質量控制工作、提高臨床檢驗質量,是確保國家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項目科學規范實施的重要環節。
孕前優生質控物聯網主要針對衛計系統醫療機構,同時可向家庭和個人提供延伸服務。系統集成的硬件產品涉及電子、計算機、機械、網絡等行業,其推廣應用將對我國相關產業具有很大的帶動作用,形成一個全新的健康服務信息產業領域。本文是筆者在該項目設計開發中的幾點總結和體會。
1 物聯網質控系統總體架構設計
項目涉及的目標用戶范圍廣,包括醫療服務機構、醫療行政部門、醫療科研機構、醫療設備運維機構、醫療信息管理機構等,涵蓋了這些組織機構的醫學檢驗主要業務流程及依托信息化技術手段實現對這些業務流程的監管、優化,因此對系統架構的通用性、前瞻性、可擴展性、易維護性要求較高,通用性是指本項目必須要具備與項目目標用戶現有系統、未來待建系統的集成與交互;前瞻性是指本項目系統在實現技術手段上必須要有一定的前瞻性,滿足未來系統需求、業務、運營模式發展的需要;可擴展性是指本項目必須要在性能上,可根據業務需求隨時進行擴展;易維護性是指本項目系統一旦發生故障,應能在短時間內修復,不能長時間影響業務流程的運作。
本項目的系統架構中包含三層,分別是感知層、網絡層、應用層。
感知層是整個系統的基礎,采集整個系統相關的數據。它包括以下數據:實驗室工作環境數據包括溫度傳感器采集室內溫度數據、濕度傳感器采集室內濕度數據;實驗室工作人員認證采用指紋儀、虹膜、身份證等身份識別工具識別;實驗室診斷試劑、檢測樣品用RFID、掃描碼等識別;實驗室工作場景數據包括用攝像頭采集工作人員狀態、試劑情況、操作流程等;實驗室設備數據包括血常規數據、尿常規數據、微生物數據等。
網絡層實現感知數據信息的可靠傳輸:實驗室與外界信息傳輸采用有線網絡包括專用網及互聯網、無線網絡包括移動3G/4G;實驗室內信息傳輸采用控制總線、WIFI、藍牙、ZIGBEE等實現網絡互連,對實時性要求較高的感知數據如設備狀態數據等為及時有效控制采用網絡專線傳輸。
應用層用戶包括專家、行政管理人員、設備運維人員、信息管理人員等,通過專家系統提供的相應數據統計、分析并進行圖形化的顯示使實驗室或上級機構專家可實時監控數據是否異常,及時進行干預調控;通過業務系統行政管理人員可監控實驗室每日工作情況包括檢驗項目開展情況、工作量等指標,進行有效決策;通過運維系統實驗室設備管理部門可實時監控設備運行狀態是否正常,若發生異常系統自動報警,設備運維人員可第一時間進行遠程維護或趕到現場處理;通過信息系統信息管理部門可進行大數據分析挖掘以支持行政管理部門的決策。
2 與系統連接的實驗室設備信息采集傳輸及接口標準研制
本物聯網系統實驗室設備信息采集傳輸及接口標準是一個難點。其主要難點在于:首先,該標準需要綜合考慮各地實驗室服務業務的特征。制定的標準必須易理解、易推廣,才能被各地廣泛的認同、使用、推廣。其次,制定的標準必須有良好的擴展性和向下兼容性,否則該標準將不能很好的延續下去。這種良好的擴展性和向下兼容性不僅僅是業務層面的,還是技術層面的,所以,在制定標準的時候,需要綜合考慮未來實驗室醫學檢驗服務業務的發展,制定出良好的框架,以方便未來業務的擴展,同時能夠兼容以前的標準。因此,標準規范的制定是本項目的重點、難點,也是項目能否成功與否的關鍵問題。
3 系統數據容災備份與安全認證服務技術
實驗室質控系統涉及到巨大的數據存儲和管理,為了能夠保證數據和系統的安全性,系統需采用多種安全保障與備份的綜合方案構建高可信的公共服務體系安全架構。首先,在數據內容的安全加密方面,數據傳輸采用SSL加密,用戶密碼采用不可逆的MD5加密算法,信息資源的加密采用不可逆的DSA加密算法;其次,網絡傳輸方面采用反向服務器機制,可以在防火墻設備中同時使用這兩種方式,其中反向用于外部網絡訪問內部網絡時使用,正向或包過濾方式用于拒絕其他外部訪問方式并提供內部網絡對外部網絡的訪問能力。結合這些方式提供最佳的安全訪問方式;再者,對于數據傳輸方面將采用數字簽名技術,在基于國際公認的具有商用安全強度的非對稱密鑰算法的技術上,開發基于數字簽名的婦幼健康公共服務的安全認證體系,以形成統一的、高效的、開放的、安全的、可控的、可認證的信息化協同平臺的安全基礎,確保物聯網系統數據傳遞和交換能夠不被盜取、不被篡改、不被抵賴。
孕前優生實驗室質控物聯網系統符合國家重大應用需求及產業扶持政策,服務于國家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這一重大民生需求,可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的孕前優生健康檢查服務效率和管理水平,為提高人口素質改善國民生殖健康水平提供技術支撐環境,因此該系統的研發設計和推廣應用具有極大地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劉尊亮.信息化人口和生殖健康服務管理系統設計芻議 [J].信息通信,2012(02).
[2]宋庭新.中小企業云制造服務平臺的研究與開發[J].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2013, 19(05).
[3]黃必清,黃必清,王濤,朱鵬,薛霄,吳蕓.基于本體的臨床試驗數據語義查詢[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01).
作者簡介
商超,男,江蘇省徐州市人。現為徐州雷奧醫療設備有限公司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數字化醫療設備信號與信息處理。
【摘要】社會發展離不開科技作為推動力,各行各業在先進科技設備中業務開展得錚錚向榮。醫療行業并不例外,設備要與醫術發展相匹配,才能更好地發揮醫術的尖銳之處。可見,醫療行業少不了追隨社會現代化發展,利用先進設備和科學醫術相結合,推動醫學界更上一層樓。然而在其相得益彰的環境下,如何正確使用醫療設備,如何進行故障維修與保養,更好的發揮設備的最大效能,從而提高醫療技術。本文進行論述。
【關鍵詞】醫療設備;常見故障;保養維修
醫療設備的引進,給醫學帶來更先進更科學的醫療手段,在使用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各種故障問題,給醫療過程中帶來不便。應此只有提搞維護意識和急時維修,減少故障的發生和故障的延期性,確何安全有效使用。在醫療過程中,有了先進設備作為醫療輔助手段,讓醫院的發展帶來更多機遇,提高醫療手段也提高經濟效益。
1 故障分析
1.1 一般故障:醫療設備的使用由于操作人員不一定經過對設備專業技術培訓,操作不熟練,往往誤操作造使得在診療中把握不準確,誤診等情況。平時,由于操作人員的更換期比較平凡,從熟手操作變成生手操作,也是導致故障發生和誤診的因素。如果由于各種因素對設備操作經常出錯,這樣一來對設備的運行程序由人為轉換成設備數據的混亂,更容易給設備帶來故障的嚴重性。為此,平時的操作給設備帶來的故障嚴重性來自人員熟練技術因素,提高操作人員的技術培訓,專人使用,專人維護對平時減少設備故障發生的最好辦法。
1.2 老化與磨損故障:醫療設備和任何機械設備都一樣,都會有一個老化磨損現象。經過長時間的超負荷運轉,設備部件或者程序混亂平凡出現,給設備帶來磨損和老化產生故障。如果故障的出現不能急時維修維護,故障將會越來越嚴重,造成故障不能修復。如果發現故障問題應極時修復,并定時檢查設備的部件運作情況,如果發現部件有磨損或都其它操作性不準確問題,在維修后也應該提前購買部件預備使用,防止停止工作的情況,帶來醫療不便。比如醫院常見的CT管球設備,當管球不能發光或者修復不了才會更換,發生此故障之前都會有一定的征兆狀態,比如CT會發出頻繁報警,或者洗片機齒已損壞等情況。這種情況的出現大多數造成部件損壞并且導致大功率電真空類器件的各種問題發生。
1.3 電路故障:電路故障的發生與操作流程有很大關系,頻繁的錯誤操作造成內部程序的混亂,導致部件功能失靈,檢測不正常,誤診等情況,如果不能及時修復,嚴重時導致設備的損壞無法再修復。這種電路故障多數出電流的切斷造成,比如不按操作流程開機關機,焊點脫落、部件受到撞擊或者突然斷電等類似情況,突然間沖斷信號導致電流對部件程序的沖擊,混亂數據的正常運行造成電路故障。
1.4 軟件故障:軟件故障時有發生,比如由于光盤的損壞引起設備無法讀取數據,或者同一臺計算機按裝太多版本的軟件導致運速度,或者又有版本的沖突導致數據的丟失等情況。相對而言軟件的故障容易維護和修復,一般情況下對設備重啟動即可解決,如果是數據丟失或者軟件程序損壞,則進行重新按裝則可以修復故障正常工作。
2 維修與保養
2.1 崗位培訓:醫療設備的引進是醫生從事診治的一種先進科學醫療手段,同時也是救死扶生的重要手段,不容任何誤診確保病者的人身安全。對于各類設備的操作,技術性含量高,許多設備結構復雜等特點。進行操作的人員必須經過針對性的技術培訓,并且考核其操作的熟練情況。設備的引進需要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安裝調試,確保設備的證確安裝,以免對設備造成損壞。在使用過程中,操作人員應該急時向科室反映設備的情況,認真學習設備使用常識和基礎維復知識。如果設備出現問題,急時通知技術人員到場解決。應該建立一定的使用管理制度,對設備操作管理等進行有效的管理方案。
2.2 檢查制度:設備在使用過程中需要保養維護,從而減少設備的老化、故障等問題。檢查對于預防問題、早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是很有必要的。在日常的保養里需要維護人員對設備定期地進行內部清潔,需要維護人員對設備定時進行檢查維修,觀察設備部件的損壞程度,在修復同時是否應該急時更換部件,以免對其它部件帶來損壞,或者是否對出現問題的部件備件,預防部件突然失靈或者嚴重損壞不可恢復,誤診使用等情況。同時,還應該將設備劃分重點設備、重點保養、重點維護對象,比如CT、MRI、直線加速器、心電監護儀、血球計數器等實驗室設備,這些設備價格高,診治技術含量高與意義大,可以劃分為重點設備對象。再者,設備的使用一定要求注意安全,設備直接和病人接觸時預防漏電問題,預防漏電或者接觸不良誤傷病人等事故發生。
2.3 醫療設備在使用中的維修與管理:對醫療設備的維修與管理在使用中占相當關鍵的核心環節。在醫療設備的使用過程中要發揮出高效的性能,帶來相應的利用效益必須做好設備的日常使用記錄和保養。通過以下幾點進行。
2.3.1 對設備進行日常使用記錄:在醫療設備的使用過程中,要求相關操作人員在每天每次使用時要對設備進行詳細的使用情況進行如實的記錄。如有發現異常問題一定要及時向設備管理部門報告,以確保設備在出現問題時能及時發現,及時排除故障處理,確保設備的正常工作。
2.3.2 對設備的日常維修進行記錄:在醫療設備的使用過程中如果發生故障,必須在短時間內對設備進行故障維修,排除故障后要做好相關維修記錄。如設備名稱,型號,故障時間,故障現象和位置,故障有的分析和排除時間,發生本次故障原因,對設備故障的處理方法,設備恢復使用狀況等。
3 總結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醫療部門引進各種醫療器材提高醫學技術手段,給病者帶來更多醫療的機會,值得很欣慰的事情。但是在設備的使用過程中如何把握好器材的正確使用,不但給病者更多的康復機會更是關系到病者的人身安全。正確使用減少誤診,提高設備醫療技術,提高醫療質量和醫療效果,從而達到真正的醫療手段意義。本文對醫療引進設備的常見故障,比如電路、軟件等故障進行分析,并而論述如何對設備正確的維修保養等問題。給予醫院引進設備使用與維護保養注意的問題與經驗,提高以醫療設備為診治手段的醫療技術。
參考文獻
[1] 云浩、楊東奎.醫院醫療設備故障應急維修體會[J].中國醫療設備,2009.12
關鍵詞:工業;大數據;四種用途;兩大價值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工業企業的運營管理越來越依賴工業大數據。工業大數據的潛在價值也日益呈現。隨著越來越多的生產設備、零部件、產品以及人力物力不斷加入工業互聯網,致使工業大數據呈現出爆炸性增長的趨勢。
對工業企業而言,工業大數據有四種區別于一般大數據應用的特殊用途,能夠帶來兩大價值。其生產與應用示意圖如圖1所示。
優化網絡:在一個網絡系統內實現互聯的各種設備或機器,可以通過互聯網相互協作,提高網絡整體的運營效率。在醫療領域也是如此,如果將醫生和護士等醫療數據互聯,數據就可以無縫地傳輸給醫療機構和病人,等待的時間將會更短,能夠更迅速地幫助病人使用正確的醫療設備,從而使得醫療設備利用率更高,醫療服務質量更好。在交通領域也是如此,如果將許多車輛實現互聯之后,就會知道自己的位置和目的地,同時能夠了解到網絡系統內其他車輛的位置和目的地,允許通過優化路由來尋找最有效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
優化運維:通過工業大數據可以實現最優化、低成本,并有利于整個設備或機器的運行維護。例如,將生產設備、零部件都聯網之后,將實現一個可監測的生產狀態,可以在正確的時間將最優數量的零部件交付到準確的位置,將減少零部件庫存需求和維護成本,提升設備或機器的穩定性。
恢復系統:通過建立廣泛的大數據信息,可以幫助網絡系統在發生毀滅性打擊后更加快速、有效的進行恢復。例如,當地震或其他自然災害發生時,可用智能儀表、傳感器和其他智能設備和系統組成的網絡來進行快速檢測,隔離發生故障的設備或機器,減少因發生串聯而導致更大規模的故障發生。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以下簡稱“廣州中醫藥三院”)由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骨傷科醫院和芳村中醫醫院組成,是以中西醫結合骨傷科為主體,兼具中醫內、外、婦、兒、針灸理療等相關配套專科的,具有鮮明中醫藥特色的,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為一體的現代化中西醫結合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臨床醫學院與第三附屬醫院實行院院合一的管理體制,是廣州中醫藥大學重要的醫療、教學、科研基地。廣州中醫藥研究院骨傷科研究所亦落戶與此。是一所具有專科特色,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中西醫結合醫院,是廣州中醫藥大學國家級重點學科和省級重點學科“中醫骨傷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醫院的總體發展目標是“按三級甲等醫院的標準,規劃建設成為以中西醫結合骨傷科為主體、相關專科配套、具有明顯特色的現代化中西醫結合醫院”,一次規劃,分期建設。
一期門診住院樓將設置急診科、創傷骨科、脊柱科、關節科、運動醫學科、康復科、骨質疏松科、針灸推拿科、神經內科、血液腫瘤科、顱腦外科、胸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婦科等醫技科室。麻醉科有12間手術室,百級3間,萬級9間。
醫院將配備各類先進和現代化的醫療設備,主要有1.5T磁共振成像設備、64排128層CT機、多功能數字X線攝影系統(DR)、彩超儀、骨密度儀、關節鏡手術設備、腹腔鏡、宮腔鏡、Leep刀、生化免疫流水線、全自動細菌藥敏鑒定儀等。
醫院新建大樓的信息化建設定位為創建全面數字化醫院,網絡建設充分考慮后期的業務增長以及網絡的可擴展性,并充分考慮內外網邏輯隔離,核心設備要求健壯、穩定,即使在單機故障時,也要做到業務無感知運行,能夠順暢地處理內網HIS、LIS、PACS 等業務。此外,內網改造需要考慮到無線業務的擴展,確保移動醫療在醫院的開展。
網絡可靠性至關重要
根據數字化醫院建設的經驗要求,HIS、LIS、PACS等業務系統要求網絡具備較高處理能力,同時為保障即時影像信息的傳遞,也需要網絡高可靠。為了預防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因網絡單點故障而導致業務中斷問題,醫院信息中心采用了業界最先進的交換網硬件集群技術CSS2,通過交換網,將2 臺物理核心交換機虛擬成一臺邏輯交換機,以獨創的主控1+N 備份技術讓集群系統可靠性得到前所未有的保障。
提升網絡運維質量
保障內網安全
為了簡化醫院對網絡的運維監控,信息中心部署了敏捷交換機獨有的iPCA 網絡包守恒算法技術,通過對遠程醫療視頻教學和遠程會診等業務報文進行標記、染色和計數,在零流量開銷的情況下,可以實現精準質量檢測和即時故障定位,幫助運維人員輕松了解網絡狀況,提升故障定位效率,保障遠程醫療教學和會診的視頻質量。
不斷發展的信息技術和通信網絡給醫院信息化帶來方便、快捷和高效的同時,也帶來了各種安全隱患:非法用戶竊取醫院機密信息謀私利;越權訪問醫院應用系統,篡改數據;終端不能及時打補丁造成蠕蟲泛濫。信息中心采用的敏捷交換機S12700 支持下一代安全防火墻板卡,結合大數據的原理,通過對用戶行為進行關聯分析,幫助運維人員發現安全隱患進行主動防御,有效地解決移動支付、遠程無線接入等傳統安全設備各自為戰的單點防御方式無法解決的問題。
借移動醫療東風
三院數字化愿景乘風起航
移動醫療被稱為醫療信息化“王冠上的明珠”,是國家衛生部重點關注的項目,也是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信息化建設的重點,移動醫療的建設將加快醫院無線查房、移動護理、移動輸液、病患定位等無線醫療業務的部署實施。為了幫助醫院實現無線業務的快速部署,并簡化有線、無線兩網的管理,信息中心采用了敏捷交換機S12700 的隨板AC 技術,通過ENP 單板實現對無線AP的管理、控制和轉發,實現了業界領先的有線和無線業務的統一管理、統一策略和統一轉發,使得有線、無線兩網在用戶體驗、管理體驗兩個方面的徹底趨同和極致優化。
面向未來的網絡演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