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10-09 15:04:46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傳媒廣告設計,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報紙是廣大消費者經常購買的東西,其通過印刷發行,流通速度快、傳播范圍廣泛、受眾人群眾多,群眾通過閱讀報紙了解當下最熱門的話題,同時報紙也有很強的收藏價值和反復閱讀的功能。所以對于報紙傳媒來說,其自身需要不斷努力完善自身的不足,以迎合消費者不斷變換的需求,提高自己在消費者當中的受歡迎程度。在對報紙傳媒廣告設計的過程中,最大的變化是報紙的版面數量在不斷增多。最早的報紙版面數量很少,只有四版,但是隨著受眾群體的眾多,和吸引消費者的需求,版面數量在逐漸增長,目前常見的版面數量有八版的,也有三十二版的,報紙傳媒增加版面數量的方法對受眾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增加了他們的閱讀量,去瀏覽更多的新聞。有的報紙在頭版頭條的安排上也別出心裁。很多報社喜歡用當下最熱門的話題來當作報紙的頭版頭條,將字號放的特別大,以吸引受眾的目光,有的企業也會利用當下的頭條來提高自己的企業效益。例如,北京奧運會期間,劉翔因受傷而退出了跨欄比賽,是全世界都非常關心的問題,很多報紙當日的頭條都以劉翔作為了頭版,而對于劉翔的贊助商來說,劉翔退賽對他們企業效益影響很大,很多企業放棄了劉翔的廣告代言。而耐克集團卻獨樹一幟,其利用劉翔退賽這一熱門話題,在報紙上了自己新的廣告語,支持劉翔熱愛比賽的精神。對于中國的受眾來說,耐克集團與眾不同的舉動體現了一個國際品牌應當有的寬闊胸襟。因此,該條廣告的設計不但沒有減少自己集團的效益,同時還起到了提高的作用。目前,很多受眾已經習慣了“微博”式的閱讀方法,對于大篇幅的閱讀已經喪失了興趣。這對報紙廣告傳媒是一個提醒,其在設計廣告的時候應當更多地放棄大篇幅的報道,而是采用新鮮的詞匯、圖片來吸引大眾的眼球。
二、雜志傳媒廣告給受眾帶來美感
雜志傳媒同報紙傳媒有很多的共同點,都是通過印刷來傳播廣告信息,盡管其沒有報紙及時,但是雜志通常都有很好的排版和印刷,也吸引著大量的消費者。雜志重視對自己色彩的布局和安排,以鮮艷獨特的色彩來吸引受眾群體的目光,激起他們購買產品的欲望。雜志廣告在版面的設計上不拘束與傳統,很多廣告會跨頁面顯示,增強受眾對其印象。同時,目前很多雜志擺脫了呆板、嚴肅的報送新聞的方法,通過諷刺、娛樂的語言來為受眾展示當下熱門話題,使受眾感覺更加親近,使受眾在閱讀新聞的時候不再感覺枯燥無味,而是平添了幾分樂趣和美感。《新周刊》作為國內有名的新聞類的雜志,其里面的內容與當下熱門的話題關聯度很大,同時語言不像播報新聞一樣死板,而是帶有諷刺意味,引人深思。該周刊在編寫新聞內容的時候,通常會配有彩色的插圖,反映了當時的情況。圖片加上生動精彩的文字敘述,使得當時發生的場景完整地展現在讀者的眼前,仿佛親身經歷了一般。
三、網絡傳媒廣告對受眾的影響
目前,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普及,網絡傳媒發展的速度也越來越快,網絡傳媒廣告也成了當下最熱門的獲取新聞的渠道。對于網絡傳媒廣告來說,它需要做的不是通過一切辦法來吸引受眾的眼球,而是需要在受眾瀏覽頁面的時候,能夠使觀眾注意到它。網絡媒體廣告的數量在與日俱增,每天網頁上廣告的數量很多,信息內容也很繁雜,如何使自己的廣告在眾多廣告中脫穎而出,吸引到受眾的注意,使受眾點擊進去觀看廣告的具體內容,這些都是網絡媒體廣告改進的目標。網絡傳媒廣告強調廣告的互動性,其能夠根據受眾群體的性格特征、心理來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網絡傳媒廣告能否被受眾所閱讀,完全取決于受眾是否有閱讀這個廣告的欲望。因此,廣告設計的時候更應當迎合受眾的心理和需求。只有這樣,受眾才能在眾多的網絡媒體廣告中發現該條廣告,并且點擊進去深入閱讀。當下,很多網絡傳媒廣告喜歡在自己的廣告中加入圖表,來對新聞進行清晰、明了的分析,使受眾更加直觀地了解到該廣告的大致內容。圖表的設計也是多種多樣,通過數字、圖形等元素的運用,將復雜的新聞內容簡單化。例如,該新聞涉及大量的年代信息,就可以采用紀年表的方式,將每一年發生的大事總結出來;如果該新聞主要強調的是數據變化的情況,則可以通過條形圖的方式來呈現。如今,人們關注新聞的范圍已經不局限于國內,通常對于國際上的大事也想要了解,所以廣告的設計方面要涵蓋更多的國內外的大事件。除了對事情有個大致的了解以外,更多的受眾還想進一步了解該事件發生的各種小細節,這些零散的細節如何進行整合展現在受眾的眼前呢?很多網絡傳媒廣告通過對“新聞地圖”的運用,將新聞中的細節部分都全部展現在一張地圖之上,使受眾一目了然,也減少了受眾的閱讀量。除此以外,隨著電腦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傳媒廣告的設計也需要引入更多的技術元素,如通過動畫的設計來吸引受眾的眼球。在青藏公路建成的那一年,很多網絡廣告都通過Flash軟件設計出一個火車穿越隧道的情形,通過動態的圖片來吸引受眾的主義。
四、結束語
報紙是廣大消費者經常購買的東西,其通過印刷發行,流通速度快、傳播范圍廣泛、受眾人群眾多,群眾通過閱讀報紙了解當下最熱門的話題,同時報紙也有很強的收藏價值和反復閱讀的功能。所以對于報紙傳媒來說,其自身需要不斷努力完善自身的不足,以迎合消費者不斷變換的需求,提高自己在消費者當中的受歡迎程度。在對報紙傳媒廣告設計的過程中,最大的變化是報紙的版面數量在不斷增多。最早的報紙版面數量很少,只有四版,但是隨著受眾群體的眾多,和吸引消費者的需求,版面數量在逐漸增長,目前常見的版面數量有八版的,也有三十二版的,報紙傳媒增加版面數量的方法對受眾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增加了他們的閱讀量,去瀏覽更多的新聞。有的報紙在頭版頭條的安排上也別出心裁。很多報社喜歡用當下最熱門的話題來當作報紙的頭版頭條,將字號放的特別大,以吸引受眾的目光,有的企業也會利用當下的頭條來提高自己的企業效益。例如,北京奧運會期間,劉翔因受傷而退出了跨欄比賽,是全世界都非常關心的問題,很多報紙當日的頭條都以劉翔作為了頭版,而對于劉翔的贊助商來說,劉翔退賽對他們企業效益影響很大,很多企業放棄了劉翔的廣告代言。而耐克集團卻獨樹一幟,其利用劉翔退賽這一熱門話題,在報紙上了自己新的廣告語,支持劉翔熱愛比賽的精神。對于中國的受眾來說,耐克集團與眾不同的舉動體現了一個國際品牌應當有的寬闊胸襟。因此,該條廣告的設計不但沒有減少自己集團的效益,同時還起到了提高的作用。目前,很多受眾已經習慣了“微博”式的閱讀方法,對于大篇幅的閱讀已經喪失了興趣。這對報紙廣告傳媒是一個提醒,其在設計廣告的時候應當更多地放棄大篇幅的報道,而是采用新鮮的詞匯、圖片來吸引大眾的眼球。
二、雜志傳媒廣告給受眾帶來美感
雜志傳媒同報紙傳媒有很多的共同點,都是通過印刷來傳播廣告信息,盡管其沒有報紙及時,但是雜志通常都有很好的排版和印刷,也吸引著大量的消費者。雜志重視對自己色彩的布局和安排,以鮮艷獨特的色彩來吸引受眾群體的目光,激起他們購買產品的欲望。雜志廣告在版面的設計上不拘束與傳統,很多廣告會跨頁面顯示,增強受眾對其印象。同時,目前很多雜志擺脫了呆板、嚴肅的報送新聞的方法,通過諷刺、娛樂的語言來為受眾展示當下熱門話題,使受眾感覺更加親近,使受眾在閱讀新聞的時候不再感覺枯燥無味,而是平添了幾分樂趣和美感。《新周刊》作為國內有名的新聞類的雜志,其里面的內容與當下熱門的話題關聯度很大,同時語言不像播報新聞一樣死板,而是帶有諷刺意味,引人深思。該周刊在編寫
新聞內容的時候,通常會配有彩色的插圖,反映了當時的情況。圖片加上生動精彩的文字敘述,使得當時發生的場景完整地展現在讀者的眼前,仿佛親身經歷了一般。
三、網絡傳媒廣告對受眾的影響
目前,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普及,網絡傳媒發展的速度也越來越快,網絡傳媒廣告也成了當下最熱門的獲取新聞的渠道。對于網絡傳媒廣告來說,它需要做的不是通過一切辦法來吸引受眾的眼球,而是需要在受眾瀏覽頁面的時候,能夠使觀眾注意到它。網絡媒體廣告的數量在與日俱增,每天網頁上廣告的數量很多,信息內容也很繁雜,如何使自己的廣告在眾多廣告中脫穎而出,吸引到受眾的注意,使受眾點擊進去觀看廣告的具體內容,這些都是網絡媒體廣告改進的目標。網絡傳媒廣告強調廣告的互動性,其能夠根據受眾群體的性格特征、心理來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網絡傳媒廣告能否被受眾所閱讀,完全取決于受眾是否有閱讀這個廣告的欲望。因此,廣告設計的時候更應當迎合受眾的心理和需求。只有這樣,受眾才能在眾多的網絡媒體廣告中發現該條廣告,并且點擊進去深入閱讀。當下,很多網絡傳媒廣告喜歡在自己的廣告中加入圖表,來對新聞進行清晰、明了的分析,使受眾更加直觀地了解到該廣告的大致內容。圖表的設計也是多種多樣,通過數字、圖形等元素的運用,將復雜的新聞內容簡單化。例如,該新聞涉及大量的年代信息,就可以采用紀年表的方式,將每一年發生的大事總結出來;如果該新聞主要強調的是數據變化的情況,則可以通過條形圖的方式來呈現。如今,人們關注新聞的范圍已經不局限于國內,通常對于國際上的大事也想要了解,所以廣告設計方面要涵蓋更多的國內外的大事件。除了對事情有個大致的了解以外,更多的受眾還想進一步了解該事件發生的各種小細節,這些零散的細節如何進行整合展現在受眾的眼前呢?很多網絡傳媒廣告通過對“新聞地圖”的運用,將新聞中的細節部分都全部展現在一張地圖之上,使受眾一目了然,也減少了受眾的閱讀量。除此以外,隨著電腦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傳媒廣告設計也需要引入更多的技術元素,如通過動畫的設計來吸引受眾的眼球。在青藏公路建成的那一年,很多網絡廣告都通過Flash軟件設計出一個火車穿越隧道的情形,通過動態的圖片來吸引受眾的主義。
四、結束語
一、中國傳統美學對現代廣告表現形式的影響
在中國傳統繪畫的美學構思中要求簡單和以小見大,因為廣告呈現給受眾的時間較短,所以需要巧妙的構思和創意進行廣告設計,呈現給受眾的畫面要“以寡勝多”“見微知著”。這是廣告藝術的重要標志,因為廣告本身的局限性使其只能從一個側面將產品的特性呈現給受眾。廣告設計者一般會采取局部特寫的方式,著重關注角色最具代表性的舉動,往往只需要一個眼神就能將整個廣告的含義表現出來,確保達到廣而告之的目的。
二、中國傳統美學對現代廣告布局的影響
中國畫最能體現中國傳統美學觀念。中國畫并不是要將事物的形象完整地表達出來,而采用抽象的風格讓人產生一系列聯想,這對中國畫創作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中國傳統美術對于抽象美有自己的見解,畫家認為不需要將事物的外觀照搬到畫上。因為中國傳統藝術講究“神似”,而畫家對事物有各自的見解,所以就形成了不同的畫風,這些表達方式在我國藝術大師的作品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因此,現代平面廣告體現出這種神似的精神,往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真實的外形并不一定能收到很好的反響,而神似的畫面能讓受眾產生聯想,激發其購買欲,這樣的廣告更容易獲得成功。中國繪畫名家齊白石先生曾提出“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觀點,而這又與現代廣告學的觀點呼應。“不似”就是為了“似”,“不似”并不是完全脫離實際的事物,而是為了將事物的整體用更加簡明的方式表現出來。而現代廣告也正是利用了這個觀點,讓受眾在聯想中認識產品的形象。優秀的廣告是把生活中的形象加以升華,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國當前的廣告設計工作有著明顯的統一性,一般采用整齊劃一與虛實相應的表現手法這與我國傳統藝術的表現手段有異曲同工之妙,而傳統藝術手段在廣告當中也得到了更深入的運用。在我國傳統的藝術形式中,也時常有整齊劃一或是虛實結合的表現方式,如篆刻藝術的布局方式正是體現了虛實結合的藝術特點。虛實結合最大的特點就是在變化中體現出藝術的靈動性,而在不斷變化之后又能展現藝術作品的整體性。這種傳統美學的表現形式與現代美學也有一定的相似之處,都是通過動、靜之間的協調體現藝術的魅力,對現代廣告學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作者:楊雪 單位:景德鎮陶瓷學院科技藝術學院
論文摘要:中國傳統美學中的審美理念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現代廣告設計思想,而廣告設計思想反過來又影響著傳統民族審美理念。本文對這一辯證關系的探嘖,將會在當下世界多元的語境之中,有助于發展中國特色的廣告設計藝術。
廣告在世界各國的產生和發展有著共同的規律,它們都是隨著商品的產生而產生,隨著科技進步、社會發展而發展的。科學技術進步所帶來的傳播手段的革新,對廣告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如果說1886年出現于巴黎街頭的多色印刷的版面畫是近代廣告的開始時期,那么我國廣告的產生則以上世紀20年代和三四十年代出現在沿海城市的月份牌廣告和路牌廣告為標志。它們雖然帶著一定的半殖民地色彩,但卻以為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深人到千家萬戶,因此,應該說是我國廣告的發展與開端。建國后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的廣告藝術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蘇聯、捷克特別是波蘭廣告的影響,在原有基礎上思想性與藝術性有所提高,近二十多年來改革開放,也借鑒了美國、日本、歐洲各國等西方國家的廣告藝術手法。可以說,作為廣告藝術,中國的廣告設計工作者吸收和借鑒了不少國外同行的經驗和做法。
從我國文化發展的歷史經驗來看,要想使民族文化的發展立于不敗之地,就要勇于吸收,敢于繼承,善于交融。無論是從我國早期華夏文化的形成直至兩漢文化的高峰,還是盛唐文化受到西域、印度文化的影響而發揚光大,無不表明,只有勇于吸收,才能發展,只有敢于繼承、善于交融才能最終真正成為自己文化的主人。在廣告藝術方面我們也還是應該“立足中華,面向世界”,既要尊重民族藝術的獨特性,體現中華民族的審美心理,又要反映現代人的內在精神追求。在廣告藝術的設計中,我們也要“尋根”,尋找我們民族傳統文化中為其他民族所不具備的思維優勢和獨特風采。藝術始終要講內在的延續,一種藝術形式的產生及被容納,需要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其中包括一個民族的生活方式、習俗、倫理道德、審美習慣等,它們構成了潛在的深層文化結構,植于民族的心理和精神之中,調節和制約著民族文化的發展和外來文化的介人。正因為這樣,作為外來的廣告藝術,在中國設計者的作品中,它時時流露出傳統美學理念潛移默化的影響。探討這些影響,將會有助于發展中國特色的廣告藝術。
一、現代廣告形式中的傳統美學理念
廣告招貼畫具有傳達信息鼓動宣傳的作用。它不同于架上油畫或版畫,而要求一目了然、簡潔明確,使人在一瞬之間、一定距離外能看清楚所要宣傳的事物。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廣告設計往往采取一系列假定手法,突出重點,刪去次要的細節、細部,甚至背景,并可以把在不同時間、空間發生的活動以不同的比例組合在一起。因此,它的構思要能超越現實,構圖要概括集中,形象要簡練夸張,要以強烈鮮明的手法,突出醒目地表達所要宣傳的事物,表現物與物之間的內在聯系,賦予畫面更廣泛的含義,并使人們在有限的畫面中能聯想到更廣闊的生活,感受到新的意義。在這些方面,中國傳統的美學理念能夠為設計者提供大量的營養。
例如,構思上的“一以當十”、“以少用多”的精練,構圖上“計白當黑”、“無畫處皆成妙境”的簡潔,“疏可走馬、密不透風”的對比關系,“似與不似之間”的形象夸張,都是先輩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已經在我國廣告藝術的設計中得到充分體現。香港著名平面設計大師靳棣強,創作了大量文化招貼廣告。他認為,美的原則有三條:立意—意念先行,以形取神;創新—承先啟后,破舊立新;活用—適身合用,靈活生動。這實際上強調的是老莊的哲學思想,也是中國山水畫的表現意境。他主張把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融合到西方現代設計的理念中去。他的許多作品都無一例外地體現著這種思想,在其招貼設計《自在》系列中,運用了中國的水墨畫技法,融合了現代技術的特殊機理效果,既現代又不失傳統。在國際“水”主題招貼廣告藝術展中,“水—生命—文化”招貼圖形作品,將極其強烈的民族裝飾風格化的圖形形象作為整幅作品的大背景,進行了豐富而適當的虛化處理,整個畫面以黑白極色加以藝術表現,形成了形與色的對立與協調、沖突與融合的視覺效果,構筑了一幅在中國特定大文化場景下的具有視覺沖擊力的現代平面圖形設計作。
二、現代廣告“瞬間藝術”中的傳統美學理念
廣告招貼畫屬于“瞬間藝術”。好的廣告招貼要做到既能讓人“一目了然”,還能讓人“一見傾心”,為它所吸引,顧盼之余,留下較深的印象。在有限的時空條件下.能使人過目難忘,回味無窮,那就需要做到“以少用多”,“一以當十” “以少用多”和“由此及彼”是藝術技巧的標志,特別是廣;招貼藝術,它只能從生活的某一側面而不是從一切方面來再現現實。任何形象都不過是構成整體的一部分,重要的是能不能概括其他部分。廣告藝術中常常有充滿畫面的特寫,一雙手,一雙眼,一個動態,一個表情,只要是選擇最富于代表性的現象,而且具有它的某些特征,它就能構成“言簡意賅”的好作品。盡管構圖簡單,卻表現出了一種能吸引人的意境。在“意境”中,客觀事物精粹部分得到了集中處理,達到了情景交融,能牽動人的某種情思、某種體驗、某種聯想。我們平常說“匠心獨運”、“意匠”是藝術家對客觀事物加工的特殊手段,加工手段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作者藝術成就的高低。唐代詩人杜甫說的“意匠慘淡經營中”、“語不驚人死不休”,說明藝術意境的產生一定要有“意匠”的煞費苦心。“意匠”具體說來就是選材(先取最精粹部分)、剪裁(去污存清)、夸張(強調形象的特征)、經營位置(構圖)、表現選項用恰當的技法戶。
中國傳統藝術講究均衡和內在的節律。我國篆刻藝術中有所謂“疏可走馬、密不透風”的布局法則,強調變化中的均衡,這既符合科學上相對的原理,也符合藝術上形式美的規律。在我國的廣告藝術中,動與靜,疏與密,多樣統一,賓主呼應,虛實相生,縱橫曲直,黑白對比,重疊交錯等傳統構圖法則屢見不鮮。此外,遠古的銅器紋樣、畫像石、金石篆刻,特別是中國畫,巧妙地運用白底的匠心,民間剪紙和蘭花布粗獷豪放的黑白關系,明代木刻插圖的疏密聚散,都可以在現代廣告藝術的構圖中得到印證。 三、現代廣告中的中西傳統美學理念比較
西方傳統藝術,基于幾何學空間觀念,從模擬生活現象人手,借以展示作者的創作思想。亞里士多德所說的“各種藝術都是對現實世界的模仿”,奠定了傳統西方藝術的“模仿”說。中國藝術家則是有選擇,有重點,以“不似之似”、“脫形寫神”為藝術追求的勝境。在中國畫中表現對象時,經常是背景不著一筆。傳統京劇舞臺除了簡單的一桌一椅,別無他物。觀眾欣賞畫,主要不是欣賞藝術家畫的什么,而是主要欣賞通過什么藝術手法來表現。欣賞的著眼點在于筆墨、章法、氣韻、意境,正如同觀眾欣賞傳統京劇,主要是欣賞演員的技藝和“唱、念、做、打”的功夫。中國傳統藝術,突破了自然主義和形式主義的片面性,創造了不少規范化的程式,這些師法自然、來源于生活但又經過千錘百煉、概括而又多變的“程式”是一種經過高度提煉的美的精華,是積淀了內容要求的形式之美。正因為如此,它才具有無窮的生命力。藝術家隨著時代的要求,賦予它新的活力,常用而常新,這種程式化的處理在我國廣告畫面的裝飾性形象處理上,也常得到應用,顯示了奪目的光彩。
中國傳統藝術講究形神兼備,講究概括與變形,齊白石“畫蝦幾十年才得其神”,就有一個不斷概括、不斷深人的過程,最終敢于舍棄蝦的次要部分而突出主要特征,使蝦的形象更為完美生動。齊白石提出的“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和石濤的“無法而法,乃為至法”的說法是相通的。聯系他的作品和實踐可知,他主張的“不似”正是為了“似”,“不似”其實是在“似”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絕不是“似是而非”,而是使形象更有概括性,利用了欣賞者相應的聯想作用。再看我們的一些廣告招貼畫,就“似與不似”的觀點來考察,就形象的簡明與富于概括這一點來衡量,很多形象顯然不是生活的簡單模仿,某些概括的形象顯然與素材有很大的差別,由復雜到單純,由繁雜到簡潔,必須承認這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提高。作品的魅力,絕不只是以外形的逼真為標準,有時候,欣賞者不是簡單地接受宣傳,同時也是探索、發現和補充,從而得到欣賞的樂趣,正因為欣賞者有所探索、有所發現和創造,作品的主題才能產生深人的影響。這種特點正符合了廣告招貼藝術的要求。
在房地產銷售過程中,消費者往往通過房地產廣告設計對該房地產項目形成初步印象,所以房地產廣告設計就成為銷售推廣中的重要環節。目前國內的房地產廣告大多呈現西化的特點,但是本土人群為目標的房地產項目,過度的西化廣告不能長期引起人們的共鳴,所以房地產廣告設計的民族化將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本文試從房地產廣告的現狀分析傳統審美元素在房地產廣告中的應用的原因,以及目前房地產廣告中應用傳統審美元素的情況,針對實際應用中出現的問題,總結出國內房地產廣告傳統審美風格的設計要點,同時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
傳統;房地產;廣告設計
一、傳統審美元素在房地產廣告設計中的興起
廣告設計是依靠視覺元素構成的,廣告的目標人群的價值觀與審美品位一直是深深影響廣告設計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近些年來,大眾審美的普遍提高,對于房地產廣告設計的審美要求也隨之而來。目前國內房地產設計使用的元素有很大一部分來自西方。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是現代房地產行業的廣告設計還在探索階段,現代建筑設計與西方的文化有著內在文化聯系。同時也與西方文化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密不可分,所以具有本民族傳統文化審美的元素符號很少出現在國內的房地產廣告中。而事實上房地產廣告傳播的是對某種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追求,大量的西方元素不能滿足國人對本民族文化的精神需要。越來越多的設計師思考著房地產廣告設計表現形式的創新,加之中國文化在國際的影響力大大加深。將傳統審美元素應用于房地產廣告設計是滿足大眾審美的需求,更是時代精神的體現。房地產廣告也是傳播企業文化的載體,民族傳統文化有著深厚的內涵,傳統審美元素與房地產廣告設計結合的表現形式能夠提升房地產廣告的文化底蘊,從而更好地服務于房地產品牌形象。 二、傳統審美元素在房地產廣告設計中的應用范疇
(一)書法元素的應用
漢字是傳播中華文化的載體,書法則是漢字藝術表現形式。書法藝術傳遞了一種寧靜和諧的意境,同時書法藝術涵蓋了不同形式的美感,在空間、形態、氣勢上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氛圍和意境,表達廣告想表達的想法與意境。[1]例如萬科西門庭院房地產項目的廣告設計,版式采用中國傳統的豎排方式,將“萬科”與“西門”進行藝術加工變形,使得企業文化與地域特點信息都通過平面廣告清楚地表現出來。這種對書法藝術的再創造的過程保留了傳統文化的韻味,同時極具個性。 (二)傳統吉祥圖案的應用
明清時期產生了中國的傳統吉祥圖案,因其來自民間文化,與普通大眾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傳統吉祥圖案的類型多種多樣,都是反映民間百姓為祈求免受災禍和對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與向往。傳統吉祥圖案與房地產有著內在聯系,從所針對的目標人群來說,傳統吉祥圖案源于民間,是普通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房地產廣告設計的也是以大眾審美為導向。例如萬科城的2008年的平面廣告就將傳統吉祥圖案應用于其中,設計采用了傳統的剪紙藝術表現形式,將鼠的剪紙造型與如意和錢幣的圖案結合起來,意為鼠年富貴吉祥。這種善于揣摩受眾心理的,在設計中加入人們喜聞樂見的圖案,極富感召力,拉近了設計與人們的距離,從而增加人們對該房地產項目的好感,購買行為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了。 (三)傳統色彩的應用
在現代色彩理論中,不同的顏色帶給受眾不同的情感體驗,如紅色代表熱烈,藍色代表憂郁等。中國特有的傳統色彩也帶有明顯的情感導向,如黃色代表至高無上的皇權,民間不可使用。不同的民族對顏色的情感也不同,漢族文化中紅色代表喜慶,忌用白色。藏族文化中白色的哈達表示如意吉祥之意。因此,設計師在使用傳統色彩時一定要分析色彩所表達的情感,以及設計目標人群的審美取向和價值觀。目前,國內的房地產廣告設計中傳統色彩應用得較為廣泛。例如碧桂園“返鄉置業”主題的廣告設計整體采用紅色,寓意春節返鄉的熱鬧氣氛,同時與畫面中傳統的剪紙藝術的色彩呼應,也能體現出該項目銷售火爆。除了以紅色為代表的表現熱烈歡樂的傳統色彩,傳統水墨色彩則表現出典雅飄逸的風格。如萬科鷺棲島的廣告設計采用傳統水墨畫的色彩和布局,大面積的留白,與畫面相映成趣的文字使整體設計如傳統水墨畫一般精致脫俗。色彩則是設計作品的情感釋放。所以傳統色彩往往能幫助設計傳遞出傳統的,帶有特定民族情結的情感氛圍。 三、傳統審美元素在房產廣告設計的應用原則
(一)正確運用傳統審美元素
目前國內房地產廣告設計在使用傳統審美元素時產生了一系列問題,如相同的傳統審美元素符號被大量重復使用在不同的房地產項目宣傳中,房地產廣告設計形成固定的思維方法導致設計模式單一,房地產廣告的個性沒有體現,無法吸引消費者。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是設計師在使用傳統審美元素符號時沒有過多思考其深刻的內涵與該房地產項目的內在關聯,而是為了單純表現中式風格,盲目迎合時尚潮流。此外,房地產廣告設計是一種有針對性目標的理性設計活動,設計師在對傳統審美元素做出選擇時只是主觀的臆斷,而沒有深入了解傳統審美元素的內涵特征,在使用時自然不能得心應手。正確地使用傳統審美元素有賴于設計師深入挖掘傳統元素的文化內涵,提取出與樓盤項目風格相適應的傳統審美元素,加入房地產廣告設計中,使廣告更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自然親切。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多種文化在這里融合,人們置身于傳統文化的氛圍中,其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價值取向、審美意識乃至話語、行為等無不受到這種文化的影響,人們對信息的理解、接受也常常受到這種文化的制約。[2]首先在實際設計過程中提煉和房地產相關的傳統元素形象,圖形手法的解構、重組、簡化、夸張等手法將傳統元素應用到房地產廣告中,注重色彩的借鑒、提煉和整合。例如深圳的萬科第五園的平面廣告設計在目前是對國內房地產廣告設計的民族化的有益探索。萬科第五園是將徽派建筑中的“馬頭墻”和“青瓦”特征抽象化,符號化,保留了徽派建筑的特點并加以現代化是一種再創造的手法。其次,對于書法廣告語的應用。萬科第五園房地產廣告設計也遵循建筑設計規律,線描的項目實景圖與傳統的書法藝術結合,廣告的文案是“骨子里的中國”,為整個設計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從設計的元素到廣告文案,我們可以看到其內在風格統一,彰顯了傳統文化的內涵與魅力。 (二)創新運用傳統審美元素
國內房地產廣告設計在使用傳統審美元素時,有些設計師為廣告畫面體現濃郁的中國風格,常常把幾種傳統審美元素符號疊加使用,造成了畫面元素眾多,沒有主次,并且幾個元素之間并沒有太深刻的共性,不能引發觀者的共鳴。如在房地產廣告中同時使用了竹葉、徽派建筑與京劇老生角色形象,這三種傳統審美元素的使用并沒有為設計加分,反而使廣告畫面令人眼花繚亂,消費者不能快速獲取房地產廣告傳播的信息。因此,房地產廣告設計中應避免傳統審美元素的簡單應用。現今許多有實力的房地產商都打出“全球租售”的標語,萬科更是已經走出國門,拓展海外業務,傳統審美元素可與西方元素結合使用,中西文化的碰撞可以加深對比效果,使設計形成一種新的風格。如某房地產項目的前期宣傳的平面廣告將洋酒替代傳統的茶壺,并與茶杯一同放置于中式托盤中,傳統審美元素與西方元素的結合絲毫不影響廣告畫面傳遞的消費者品鑒樓盤的信息,而且表現手法新穎,達到了抓住人們眼球的效果。在傳統審美元素的應用中也可使用西方表現形式,如原本經典的文化典故應采用國畫的水墨形式表現,設計師卻采用西方繪畫表現手法,使設計畫面色彩艷麗,為傳統的典故表現形式產生耳目一新的感覺。設計師在使用傳統審美元素與西方元素結合時不能簡單的將元素堆砌在廣告作品中,而應找到合適的切入點,強化兩者的對比效果,使其更好地為設計服務。 四、結語
隨著房地產行業的蓬勃發展和人們審美意識的增強,對房地產廣告的設計要求也越來越高,人們不再滿足于西方化的房地產廣告形式,并且一些樓盤項目開始帶有明確的個性特征,與固定的西方化的房地產廣告思維模式并不相適應,設計師轉而從民族文化中汲取設計靈感,形成了獨具本民族特色的風格韻味。但傳統審美元素廣泛使用在房地產廣告設計中也產生了一些問題,如設計師沒有從長遠考慮,過于迎合消費者,導致傳統審美元素在設計時只是流于表面的簡單使用,并沒有體現傳統文化的深刻含義。設計師應針對房地產行業的特征深挖傳統審美元素,并進行應用手法的創新,與現代文化以及西方元素融合,形成獨具時代特色的新風尚,為房地產行業帶來更好的經濟效益,同時提升其廣告設計行業文化內涵,傳播中華文化之美。 參考文獻:
[1]沈大棟.傳統書法印章藝術在當代平面廣告設計中的應用[J].2012:9
[2]鄭新剛.論中國元素在廣告中的運用及其價值[J].2010:3
[3]呂琛.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J]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