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10-09 15:04:46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傳統文化意蘊,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1.傳統文化元素的平面性
傳統文化元素“形”的表達重在表現神似,以抽象形式出現為主,但大都不重視寫實與再現。通過對生活中的具體事物進行刪繁就簡的歸納加工,運用夸張變形平面手法,表現對象的輪廓特征,體現了造型的“平面性”。比如,民間剪紙,就是通過對所表現素材進行大膽地取舍加工,刪繁就簡,以簡潔的點、線、面概括所表達對象的審美特征,化復雜為單純來進行藝術再創造,將物體和景象由三維空間立體形象變為二維空間平面形象。通過這種處理,使畫面重點突出、虛實相襯,增強作品的表現張力。這種“平面性”的表現手法與招貼設計手法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2.傳統文化元素的表意性
許多傳統文化元素往往蘊涵著某種寓意,大多用以意取材、以意設色、以意構圖的創作形式來描寫、表現、創造形象,借以抒發創作者主觀內心之“意”。比如,以借喻、諧音等方法表達避禍求福的美好愿望,民間以蝙蝠、鹿、仙鶴、喜鵲等形象寓意“福祿壽喜”,以梅、蘭、竹、菊象征人美好品格、情操,諸如此類,比比皆是。這些文化元素都蘊含著人們某種特定情感與愿望,在漫長的歷史演變過程中漸漸為我國人民所接受,成為一種具有象征性的元素符號。這些傳統文化符號對今天的招貼設計無疑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
3.傳統文化元素的共識性
傳統文化元素的“形”多是以具象形式出現,諸如瑞獸、動物、植物、人物、圖騰等符號。這些符號大多出現在傳統器物、建筑、繪畫、雕刻等藝術載體上。經過歷代的沉淀和傳承,具有較高的辨識度和共識性,很多成為人們熟悉的視覺語言。如龍是吉祥、喜慶的符號,也是中華民族的象征;麒麟是傳說中的,象征祥瑞。在中國民間廣泛運用的吉祥符號,常用于婚娶,寓意幸福、長久的雙喜字。還有作為中國哲學符號的太極、八卦圖、京劇臉譜、中國結等等都是大家所熟知的傳統文化符號。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價值觀念的物化形態和載體,這些符號表達了約定俗成的價值信息,已為人們所廣泛熟悉、喜愛與接受,大量地被應用、流傳至今,且深入人心。
二、傳統文化元素的審美意蘊對招貼設計的啟示
國學大師王國維說:“詩人對自然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王國維洞悉藝術創造活動的精髓,這一觀點可以認為是一切藝術創造活動,當然也包括平面藝術設計活動的靈魂,只有深入研究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藝術,“入乎其內”,才能“出乎其外”。真正創作出既有民族個性,又能走向世界的藝術設計作品。
1.“平面性”對招貼設計的啟示招貼設計需要快速地引起人們的關注,給人一目了然、簡潔明快的視覺效果。招貼設計的圖形大都以物化的、直觀具體的形式傳遞廣告信息。傳統元素的“形”的表達就具備這一視覺特點。中國傳統文化符號大多源于對客觀物象通過抽象、簡化、變形、夸張,表現對象的輪廓特征,體現造型的“平面性”。傳統文化符號這一特征使得設計者在進行招貼設計時,可以提取其中形態豐富的“形”的要素,運用現代招貼設計中常用的構成手法,諸如變異、錯位、同構、打散、重構等,將這些傳統藝術的“形”元素進行再次設計創造,剖析其造型魅力之所在,對傳統文化元素中的一些素材進行新的加工改造,使之融入設計作品中,既能傳達一定的文化價值,又要突出現代設計理念,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富有現代氣息;既具有視覺沖擊力,又通過簡潔生動的圖形達到引人關注和快速傳遞的效果。
2.“表意性”對招貼設計的啟示
人類已進入信息時代化、讀圖時代。圖形已成為主要的視覺傳達要素,招貼設計如何利用圖形元素進行有效傳遞、快速傳遞,成為設計者思考的主題。招貼設計中的圖形是為廣告畫面“傳情達意”的,要的是所謂“一切盡在不言中”的效果。這就要求廣告圖形的主要特點在于其傳播信息的直觀性、識別性,易于受眾接受和理解。許多傳統文化元素往往蘊涵著某種寓意,大多用以意取材、以意設色、以意構圖的創作形式抒發創作者主觀內心之“意”。這種“表意性”的創作方式既直觀又通俗易懂,比較符合廣告圖形的創作特點。對意的延續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代代相傳,而應在延續的基礎上加以拓展,使其更完善,跟得上時代的變化,這就需要真正領悟我國傳統文化元素的精神內涵,再進行創造性的轉換,把傳統文化元素與當代招貼設計語言巧妙地結合起來。有時,同一個傳統文化符號,往往會因設計傳達目的的需要而派生出不同的創意圖形和審美內涵。比如,被設計者廣泛應用的中國吉祥圖案“盤長”紋樣,就被許多招貼設計師結合實際需要賦予了新的審美內涵。在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招貼設計理念之間找到了交融點。共同創造出具有文化氣息和親和力的現代招貼設計。
3.“共識性”對招貼設計的啟示
關鍵詞:視覺語言;圖像文化;圖像傳承
中圖分類號:J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2)18-0175-01
一、玄關的前身——照壁
中國古代民居,在大門內或大門外,通常會有一道墻壁矗立,使你無法直接看到屋內的情況。那道墻北方人稱為“影壁”,南方人稱為“照壁”,古代稱為“蕭墻”,因而有“禍起蕭墻”之說。位于大門內的照壁稱為內照壁,位于大門外的稱為外照壁。照壁是建筑中的“序言”,是中國傳統建筑特有的部分。
照壁是中國人對家居保護在建筑形式上的一種體現。照壁的出現有一種說法是因為舊時人們認為自己的住宅中,不斷有鬼來訪。修上一堵墻,以斷鬼的來路。因為據說小鬼只走直線,不會轉彎。另一說法為照壁是中國受風水意識影響而產生的一種獨具特色的建筑形式。風水講究導氣,氣不能直沖廳堂或臥室,否則不吉。避免氣沖的方法,便是在房屋大門前面置一堵墻。為了保持“氣暢”,這堵墻不能封閉,故形成照壁這種建筑形式。
二、照壁的形式分類及內容
照壁的形式多種多樣,最常見的照壁有三種,第一種位于大門內側,呈一字形,叫做一字照壁。大門內的一字照壁有獨立于廂房山墻或隔墻之外的,稱為獨立照壁,如果在廂房的山墻上直接砌出小墻帽并做出照壁形狀,使照壁與山墻連為一體,則稱為座山照壁。
第二種是位于大門外面的照壁,這種照壁正對宅門,一般有兩種形狀,平面呈“一”字形的,叫一字照壁,平面成梯形的,稱雁翅照壁。這兩種照壁或單獨立于對面宅院墻壁之外,或倚砌于對面宅院墻壁,主要用于遮擋對面房屋和不甚整齊的房角檐頭,使經大門外出的人有整齊美觀愉悅的感受。
還有一種照壁,位于大門的東西兩側,平面呈八字形,稱做“反八字照壁”或“撇山照壁”。這種反八字照壁在門前會有一個小空間,做為進出大門的緩沖之地。在反八字照壁的烘托陪襯下,宅門顯得更加深邃、開闊、富麗。
精美的石雕、磚雕、木雕等材料的照壁,是中國傳統建筑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照壁的內容多為中國傳統吉祥圖案,有的為題字內容。有些家庭,為了裝飾點綴,在照壁前面院落中修建花臺陪襯,花臺多用大理石砌成,內栽松、竹、梅、蘭等花木,花臺上一般還要放置各種盆景。
三、現代室內玄關的表現形式
玄關主要有二種方式:硬玄關和軟玄關。
硬玄關又分為全隔斷玄關和半隔斷玄關。全隔斷玄關,玄關的設計為全幅的。由地至頂。這種玄關是為了阻攔視線而設的。半隔斷玄關,指的玄關可能是在x軸或者y軸方面上采取一半或近一半的設計。半隔斷的玄關在透明的部分也可能用玻璃,雖然是由地至頂,由于在視覺上是半隔斷的。
軟玄關指在材質等平面基礎上進行區域處理的方法。分為天花劃分、墻面劃分和地面劃分。
四、玄關的作用
玄關的作用,首先是視覺屏障作用。玄關對戶外的視線產生了一定的視覺屏障,不至于開門見廳,讓人們一進門就對客廳的情形一覽無余。它注重人們戶內行為的私密性及隱蔽性,保證了廳內的安全性和距離感,在客人來訪和家人出入時,能夠很好的解決干擾和心理安全問題,使人們出門入戶過程更加有序。
第二,較強的使用功能。玄關在使用功能上,可以用來作為簡單地接待客人、接受郵件、換衣、換鞋、擱包的地方,也可設置放包及鑰匙等小物品的平臺。
第三,保溫作用。玄關在北方地區可形成一個溫差保護區,避免冬天寒風在開門時和平是通過縫隙直接入室。玄關在室內還可起到非常好的美化裝飾作用。
【關鍵詞】工藝美術; 傳統; 文化意蘊; 吉祥圖案
吉祥圖案是將中國歷代能人的創作設計及智慧融合在一起,并不斷完善其政治理論、道教和民情風俗,使其成為最具民族特色的一種設計體系。該吉祥圖案通過各種不同的形式詮釋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1吉祥圖案的產生和發展
人們對圖騰的崇拜之情造就了吉祥圖案,原始社會初期,人們將自己的美好愿望和圖騰觀念在雕塑中體現出來,用以寄托其美好的愿望,理論上這是最早的吉祥圖案。自華夏民族產生后,龍鳳便替代了原來的圖案成為了華夏的圖騰,在人們心中,龍鳳是最神圣不可侵犯的守護神,直至今日,人們仍然自豪的稱自己為龍的傳人,龍與鳳是封建社會最尊貴的吉祥圖案,后來逐漸被寓意為尊貴身份的男女。至堯舜時期,先民開始以山河為神靈,崇拜天文,各類祭祀活動也由此演變而來。頗具代表性的有星辰、日、月、龍等吉祥圖案,后來被帝王之家繡在朝服上,以示身份尊貴,該習俗一直延續至清朝末期。商周奴隸時期一直沿用的是自然崇拜,并不斷被神化,在商朝的青銅器上開始流行龍紋、豹紋、魚紋和鳥紋等,西周后,敬天保民的思想逐漸取代了侍奉神靈的觀念,具體表現在青銅器上的豹紋等逐漸被夔鳳紋所取代,同時,四瓣花紋、云雷紋等吉祥圖案也應運而生。自秦漢時期,各類民間藝術,包括雕塑、建筑和繪畫圖案的出現逐漸被賦予確實的意義。直至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思想的發展,以宗教內容為主的吉祥圖案逐漸演變出來,例如蓮花紋。隋唐時期,吉祥圖案逐漸被世俗化,各階層的人民開始將美好愿望寄托在吉祥圖案中。吉祥圖案發展到鼎盛時期是在明清時期,加上各類綢緞樣式的多樣化,使得吉祥圖案以各種不同的樣式表現出來,其應用范圍也逐漸趨于廣泛。
2吉祥圖案的文化意蘊
2.1信仰的意蘊
所謂意蘊,就是將社會意義和生活意義以藝術形態的方式表現出來,并在思想上進行不斷延伸。過去,吉祥圖案就是信仰的代表物,不管是祖先崇拜,圖騰崇拜,還是自然崇拜,甚至包括宗教崇拜,都屬于信仰,其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趨吉避兇。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龍鳳圖案,不僅表現了中華民族對大自然的贊美,更凝聚了各民族對祖先的崇拜之情。龍的文化意識滲透到中華民族的骨髓里。作為代表圖騰和神話意象的動物,賦予了中華民族偉大的生命力。鳳也是一種神鳥,傳聞中對于鳳的描述是,只要鳳凰出現了,世界就太平了。龍和鳳的吉祥圖案是自原始社會就開始沿用的,經過了奴隸社會、封建社會,一直延續至今,歷經上千年歷史,龍鳳圖案一直帶著吉祥色彩和政治色彩,是大家喜聞樂見的文化圖案。
2.2思想的意蘊
儒、道、佛三家造就了我國的傳統思想觀念,社會的維護和運轉主要以此為哲學思想,因此,這一思想觀念也避免不了在傳統吉祥圖案中體現出來。儒家學派的基本觀念講究的是用倫理道德對倫理道德進行維護,講究老幼尊卑。傳統吉祥圖案中的五翎(燕子、鴛鴦、白頭、白鶴、鳳凰)就象征著儒家學派等級制度的朋友、夫妻、兄弟、父子、君臣。儒家學派比較重視修身養性,因此大多文人學士均將梅蘭竹菊四君子或松竹梅三友作為高潔情操的禮贊。而道家思想傾向于追求長生,因此“福如東海,壽比南山”這樣的吉祥字眼也就衍生出來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比較盛行佛家思想,并直接影響著我國的文化思想。佛教的發展和盛行直接關系到吉祥圖案的形成。例如佛堂中所供奉的菩薩,不僅僅局限于供佛教所用,還在日常生活中可見。吉祥圖案反映了幾千年的文化歷史,并經久不衰,使人們更樂于接受該類藝術性的語言。
2.3民俗的意蘊
工藝美術主要來源于生活,對生活和社會的闡述,我國傳統的工藝以裝飾的吉祥圖案將民俗意蘊充分的表現出來了。中國是個比較重視家庭延續的國家,比較看重對子嗣的傳承,為了能夠將這種美好的愿望表達出來,吉祥圖案中就出現了象征“望子成龍”或“榴開百子”的圖案,寄托著人們的美好愿望。我國勞動人民比較重視對生活的熱愛,因此,勞動人民祈禱有美好的現實生活,并期望能夠延續這種美好現實,這種觀念在吉祥圖案中的表現形式就多種多樣,千姿百態了,這是勞動人民最樸實的生活愿望的表達方式,將民族品德和性格直接的反映出來了,并自發的形成凝聚力。
3結語
吉祥圖案是數千年傳統文化的重要支流。不僅凝聚著國人的審美情趣、倫理情感和宗教情懷,更多的是幫助人們更好的去生活,將人們追求吉祥和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在吉祥圖案中體現出來,把人們的美好愿望藝術化、象征化、社會化,讓其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構建吉祥的美好畫面。
參考文獻
[1]段建華.中國吉祥裝飾設計[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1.
[2]卞宗舜,周旭,史玉琢.中國工藝美術史[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2.
[3]王園,許云,尹雅琪.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工業設計的融合——關于形成中國風格的思考[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0(12).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蘊含著許多寶貴的文化資源,積累了極為豐富的視覺元素及藝術符號,這些文化瑰寶是華夏文明五千年發展傳承的重要成果,是我國社會歷史、民族文化、地域風情的生動寫照,凝聚了各族人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中國傳統文化是一個非常廣泛的范疇,千百年來形成了睿智、包容、樸素而富于生活氣息的特質,呈現出形式多樣、變化無窮的視覺樣式,如京劇臉譜、水墨意蘊、書法篆刻、旗袍唐裝、碧玉青花、園林民居等等,蔚為大觀。這些傳統文化符號自成體系,個性分明,通過它們可以從不同角度認識和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和精髓,領略華夏文明獨特的藝術魅力,勾勒出中華文明起源、發展和傳承的軌跡,獲得全面而深邃的審美體驗;它們不僅僅帶給人們視覺上的享受和沖擊,更與東方人的審美理念和文化情結相吻合,它們雖然為中華民族所獨創,卻對全世界、全人類文化及藝術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不愧為是中國的珍寶,世界的財富。我們的祖先留下了極為豐富的文化藝術財富,今天的人們應當保護珍惜、努力挖掘并創造性的應用這些傳統文化符號,將它們轉變為現代藝術語言,運用于當今的生活。可以說,中國傳統文化符號包含了眾多獨具魅力、引人入勝的設計意蘊,既表現在現實物質之上,又存在于民族精神之內,既是人們挖掘民族精髓的鑰匙,更是華夏文明走向世界的媒介和窗口。作為世界文化寶庫中的奇葩,中國傳統文化符號對現代設計有諸多的啟示和借鑒意義,深入挖掘其中的藝術元素和民族特質,融會貫通以形成具有時代精神的創意風格和設計理念,必將讓中國民族風格在世界多元化的設計潮流中彰顯出更為奪目的文化魅力。
2加強傳統文化符號的融入是設計基礎教學改革的重要途徑
基礎課程作為設計專業的方法論與認識觀,在整個設計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先導作用毋庸置疑,時代的進步和新媒介、新技法的不斷涌現拓寬了設計基礎的概念及內涵,促使傳統的設計基礎教育進一步的提升與更新。平面設計是藝術設計領域中的一個重要門類,其概念是不斷豐富和拓展的,受西方中心論的影響傳統的平面設計基礎教學被包豪斯的“三大構成”課程體系所主導,教學內容及形式長期缺少變化和更新,難免讓學生在學習之初就對設計產生了厭倦的情緒。換言之,傳統單一的平面設計基礎教學模式已無法適應現代平面設計不斷發展的需求,充實和和加強平面設計基礎教學體系成為提升教學質量的當務之急。另一方面,當前平面設計除了要有獨特創意之外,也有明顯的本土化發展趨勢,強調具有民族特征的表現方式,在對外對傳播信息的同時實現本土文化的廣泛傳播藝術大師韓美林先生有言,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任何一個民族若失去了自身的文化身份,便失去了其獨立存在的意義,平面設計教學承載著傳承文化,培養未來設計師的重任,應當注重學生傳統文化觀念和本土意識的培養,讓傳統文化符合這個元素貫穿于其基礎教學的始終。中國傳統文化符號包羅萬象,千姿百態,用最純真質樸的文化語言給后人提供了豐富的圖像資源,有待于挖掘、整理和利用。所謂“符號”,即人類認識事物的載體,作為信息記憶和存儲的工具,符號也是人類表達思想感情的媒介,如德國符號美學家卡西爾所言:“藝術設計可以被定義為一種符號語言”,每一個設計形象都可以被看作一個具有特定內涵的符號標識。按照當今平面設計發展的趨勢,如何將傳統文化符合與現代設計傳承融合顯得尤為重要,教學當中應該將學生的傳統文化意識放在重要位置,大力培養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將傳統符號進行傳承、變化與重構,由此派生出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完美結合的平面設計風格。從傳統元素切入,運用現代設計教育理念,實現中國傳統圖式、文字、色彩及其造型與現代視覺傳達的有機整合。在平面設計中,中國傳統文化符號既有基礎訓練的強化,又有應用設計的延伸,具有廣泛的指導作用,鑒于此,平面設計基礎教學要力求從傳統符號中引申出平面設計領域中最普遍的現象和規律,引導學生從傳統中汲取更多營養,為設計基礎教育探尋新的可能。
3彰顯傳統文化特色,整合教學資源和內容
關鍵詞:傳統圖案;中國學派;藝術意蘊
一、“中國學派”與傳統圖案
中國動畫是從模仿開始的,早期的中國動畫多多少少帶有歐美或前蘇聯動畫的影子。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成立以后,中國的動畫人開始探索一條屬于自己的發展道路。他們將動畫的造型設計與中國傳統圖案結合起來,產生了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影像風格。這些動畫片具有很強的藝術性,體現出中國獨有的美學思想,在全世界的動畫領域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冠以“中國學派”的美譽。
“中國學派”力求將中國的傳統文化與影片相融合。“中國學派”的藝術家們堅持將傳統圖案應用到動畫設計中來,并不斷進行探索,使之與中國特有的水墨,剪紙等藝術形式進行結合,創作出大量優秀的具有中國民族精神的動畫作品。從外在形式上來說,中國動畫具有獨特的東方美感,從內在精神上來說,中國動畫更是傳達出濃厚的中華傳統文化氣息,擔負著寓教于樂的使命。
二、傳統圖案在動畫中發揮的藝術傳達作用
(一)將傳統圖案應用于造型設計,體現角色的內在性格
在造型設計時,中國動畫師多參考大量中國傳統圖案或民間美術作品,使得中國動畫的造型風格既不同于美式動畫的寫實風格,也不同于日本動畫的漫畫風格,具有濃厚的中國傳統文化氣息。例如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1983年出品的動畫片《天書奇譚》中反派人物老狐精、美女狐精、獨腳狐精的造型設計分別參考了戲曲里老旦、花旦和丑角的臉譜圖案和扮相,這種具有裝飾性的造型設計生動形象地反映了角色的年齡、性格等特征,將角色的外在形象與內在性格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戲曲臉譜等傳統圖案,是在長久的歷史積淀下對人物性格的凝練,能夠準確生動地體現出角色的性格、氣質、心理特征等。
(二)傳統圖案在動畫中的應用契合了作品故事的背景
不同朝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區都有自己的文化,這些不同的文化構成了文化的多樣性,也產生了各具代表性的傳統圖案。一部動畫片的故事要有一個明確的世界觀,給觀眾展現一個比較具體詳實的時代背景。一些具有時代、民族特色的傳統圖案在動畫中的應用,能夠生動形象地揭示出故事所發生的年代和地點。國產木偶動畫片《阿凡提》講述的是我國新疆地區的智者阿凡提同萬惡的財主斗智斗勇的故事。故事的發生地在新疆,因此動畫創作者在前期深入新疆進行了大量的實地考察,甚至參考了新疆古代壁畫等資料。動畫里應用了大量新疆特色的傳統圖案,例如印有新疆傳統圖案的服飾、毛毯等,這些新疆傳統圖案在動畫里的應用,使得動畫具有了新疆維吾爾地區的濃濃西域風情。
(三)傳統圖案為動畫創作者提供了大量創作素材
很多地區流傳下大量的具有故事性的圖案,這些圖案生動形象地向人們展示了各種佛教故事、民間傳說、神話故事、地方人物傳奇等等。例如我國甘肅的敦煌莫高窟,有大量的佛教壁畫、雕塑流傳于世,其中不乏大量生動有趣的故事,這些都為動畫創作者提供了創作的靈感。動畫片《九色鹿》的創作靈感便取材自莫高窟北魏時期的壁畫。動畫講述了一個具有神話色彩的懲惡揚善、因果報應的奇幻故事。動畫的劇情同壁畫原作《鹿王本生》故事圖講述的故事大體一致。動畫的造型風格也參考了壁畫里繪制的人物風格,具有很強的裝飾性。《九色鹿》的形式、主題都很好地傳達出中國民族特色,是不可多得的優秀動畫作品。《九色鹿》的成功,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傳統圖案在動畫創作中的應用。
(四)傳統圖案在動畫中的應用是動畫發揮審美教育、美認知作用的重要途徑
中國的動畫一向被賦予寓教于樂的使命,除了具有娛樂性之外,還要有一定的教育意義,青少年通過觀看動畫片,能夠對社會、歷史、人生有一定的認知。例如動畫系列片《中華五千年》,通過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向孩子們展示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燦爛文化,讓他們了解到中國的悠久歷史與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不同時期的傳統圖案往往與它所屬時代的政治經濟相關聯,例如殷商時期青銅器上的饕餮紋,這種猙獰的形象揭示出奴隸社會森嚴的等級制度。青少年可以通過認識不同朝代的紋飾,了解那個朝代的特征。傳統圖案是歷史的一面鏡子,也是文化的活化石,它在影片中的應用,對于觀眾認識歷史、了解歷史都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三、結語
傳統圖案是前人為我們留下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它是我們了解歷史,對話歷史的一本教科書,也是我國動畫創作者利用動畫傳達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合理地利用傳統圖案,是國產動畫中國化的重要手段。
目前中國動畫面臨很多問題,很多動畫創作者走入了一個誤區,盲目模仿歐美、日本的美術風格,結果造成作品原創力不足,缺乏中國特色。現階段,國產動畫要擺脫對他國的盲目模仿,就必須要走中國化的發展之路,與民族特色文化相融合。在進行前期創作時,創作者要多從中國的傳統圖案中吸取營養,將傳統圖案與動畫的主題有機結合,使作品達到形式與內容,主觀與客觀的完美統一。傳統圖案在現代動漫設計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例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卡通吉祥物福娃的設計,就參考了我國傳統的圖案與紋飾。傳統與現代元素的有機結合,使得傳統圖案在當今設計中煥發了新的生命力。傳統圖案是前人對客觀事物的創造性還原與再現,同時凝結了前人們的主觀思想與情感,也是文化的積淀。傳統圖案在動畫中的應用,對傳達中國民族文化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值得每個動畫創作者重視與借鑒。
【參考文獻】
[1]彭吉象.藝術學概論(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