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10-09 15:04:12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民間傳統文化藝術,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一、傳統舞蹈藝術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一脈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3年10月17日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各個群體和團體隨著其所處環境、與自然界的相互關系和歷史條件的變化不斷使這種代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創新,同時使他們自己具有一種認同感和歷史感,從而促進了文化多樣性和人類創造力。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1)口頭傳統和表述;(2)表演藝術;(3)社會風俗、禮儀、節慶;(4)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5)傳統的手工藝技能。
我國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56個民族的勞動人民創造的具有鮮活生命力、巨大凝聚力的傳統文化,綿延不止,流傳至今。保護、傳承、發展地方傳統舞蹈藝術可給下一代以教育,凝聚愛國意識,鼓舞人心。保護傳統舞蹈藝術,既保護了自身的藝術優勢,也增強了民族自信心,增強了國際文化傳播競爭中的民族自豪感。保護各民族舞蹈藝術的文化特征,維護民族舞蹈藝術的多樣性,既豐富了社會生活,也為社會的發展提供了極具價值的文化資源。2006年公布的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518項,其中民族民間舞就占41項。廣東省的龍舞、獅舞、英歌也名列其中。這充分證明,傳統舞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一脈,非遺名錄的公布,必將引起藝術家對非遺工作的重視和支持,為保護傳統文化特別是舞蹈藝術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二、傳統舞蹈藝術是地方文化最具有活力的部分
民間舞蹈文化是最古老的藝術形式,它貫穿了幾千年漫長歷史,不斷發展變化并影響著其他的藝術形式。民間舞蹈在中國的美學史上有著不可代替的重要地位,已成為中國地方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以英德為例。英德歷史悠久,傳統文化豐厚。早在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英德境內就已同時設立了湞陽、含匡兩縣,南宋慶元元年(公元1195年)始名“英德”,歷史上曾設立過州、郡、府、路等行政建制,至今已有悠悠千余年歷史。英德民間舞蹈眾多,獅舞、花燈舞、鬧春牛、漁夫與蚌精等等,分別從不同角度表現了粵北客家地區的風俗人情。從民俗學與藝術的角度考量,《鬧花燈》都具有獨特的研究傳承價值,是粵北地區民間舞蹈的一個代表。
鬧花燈是流行于英德市沙口鎮的民間舞蹈。據傳從中原地區傳入,沙口鎮的清溪、紅峰等村均有此習俗,其中又以清溪村為最。清溪鬧花燈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明代初期,先輩從福建遷居于此就開始有鬧花燈的習俗,清溪黃氏家廟碑記載是“明成化癸卯年”。英德縣曾在清溪建立司都,清溪墟鎮幾姓人盛興鬧花燈。
作為粵北民間舞蹈的一個代表,《鬧花燈》曾經進京演出。1956~1957年,鬧花燈搬上舞臺,后經省、市、縣文化部門調查整理,在全省選拔大會演出,經省評選,當年2月20日到北京參加全國第二屆民間音樂舞蹈匯演大會;1958年元宵節,清溪《鬧花燈》俱樂部應邀到廣州文化公園中心臺演出。
基于其豐富的藝術價值和民俗學價值,近年來,為了調查整理清楚《鬧花燈》歷史淵源,英德市文化部門曾多次到清溪村調研,及時做好挖掘整理工作。通過搜集整理,精心編排,《鬧花燈》被搬上了舞臺,顯示出了粵北民間舞蹈的無窮魅力:2003年12月參加由省文聯、民間文藝家協會、陽西縣主辦的廣東省第二屆民間藝術表演大賽獲銀獎;2007年參加廣東流動演出節目網上大匯演獲銀獎。而在市、縣舉辦的各種賽事中,《鬧花燈》更可以說是艷壓群芳,獲獎無數。
事實證明,作為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舞蹈《鬧花燈》是最有活力的地方文化之一,是英德的一個文化品牌,它的挖掘整理為進一步豐富英德乃至廣東省的民間傳統舞蹈藝術作出了貢獻。
三、傳承傳統舞蹈藝術的途徑
傳統舞蹈藝術的傳承和發揚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通過什么方式什么途徑來達到最佳的效果,是值得的探索的,也是甚為迫切的。在當前的社會條件下,傳承傳統舞蹈藝術大概有以下幾種途徑:
(一)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相結合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開展雖然只有短短幾年,但在各級政府的重視下,在眾多專家學者的參與下,我們的保護工作已日益成熟。根據實際情況,傳統舞蹈藝術要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相結合,主要是要做到幾點:一是普查工作盡可能全面。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個特點是消亡快。許多非遺項目因為種種原因,只是靠民間藝人口傳心授在民間流傳,隨著傳承人的年老體弱,回憶不清的事情常有發生,而普查工作點多面廣,有些還來不及普查摸底,傳承人去世,項目也隨之消失,甚是可惜。因此,在進行普查工作的時候,就要組織足夠多的人力物力,把普查工作的網盡量撒得多、撒得廣,跟時間賽跑,同一個項目不滿足于某一個傳承人的調查,通過橫向縱向的搜集整理,爭取挽救更多的包括傳統舞蹈藝術在內的非遺項目;二是普查工作盡可能專業。非遺普查工作專業性強,沒有專業知識支撐,容易產生眉毛胡子一把抓或是忽視真正有價值的保護項目,尤其是在舞蹈項目普查上,必須要用相關的專業知識加以審視,有些本來是屬于習俗或文化空間類的,有普查人員卻把它歸類于民間舞蹈,混淆類別,給申報和保護工作帶來極大不便;三是普查載體盡可能豐富。通過利用照相、攝影、錄音等先進設備 ,做好記錄,最大限度地還原項目的本來面貌,以利于今后的傳承和研究。
(二)與發展當地旅游業相結合
旅游業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朝陽產業,可以帶動許多相關產業的繁榮。英德市是廣東省旅游強市(縣),現有旅游資源點60多處,是名副其實的旅游資源大市(縣)。目前該市對游客開放主要景區有15個,旅游資源優勢正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2008年英德游客接待量達3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突破13億元。2008年,英德市把打造“粵北旅游休閑中心”作為旅游發展戰略目標,明確規定把旅游業培育成該市國民經濟體系的支柱產業。
英德旅游業的發展前景越來越廣闊。從旅游“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來看,英德目前還沒有充分的開發,只是在寶晶宮、英西峰林景區少數景區不定期開設了民俗風情舞蹈的表演,真正傳統舞蹈藝術沒有納入旅游業發展范疇。因此,挖掘英德民間舞蹈藝術,通過旅游的大舞臺,讓他們向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進行表演,不但是豐富旅游要素的重要舉措,同時還會對地方文化起到很好的傳承推介作用。
(三)與改革創新相結合
在保護中傳承,在發展中創新,這是非遺保護工作的思路。傳統舞蹈藝術是地方民間文化的一個縮影,代表的是特定時代的文化特征。而經過挖掘整理出來的民間舞蹈,如果要重新發揮它的價值,通過舞臺載體加以傳承和弘揚,就要堅持與時俱進的原則,在不改變其藝術精髓的前提下,通過改革創新,把它的傳承與現代舞蹈藝術結合起來,達到符合現代審美觀念的效果,讓人們更自覺地認同、熱愛民間傳統藝術,也更為自覺地進行傳播,保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代傳承。
關鍵詞傳統民間藝術文化特色美術文化價值
中國上下五千年,在歷史的長河中所蘊藏的文化博大精深。傳統民間藝術文化主要包括民間美術、民間舞蹈、民間音樂以及民俗風情等,這些不同的表現形式,反映著不同地域的環境、文化和審美,且傳統民間藝術還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在過去,傳統民間藝術以生動、有趣、接地氣的表現形式受到人們的喜愛。然而隨著我國現代科技和現代文化的迅速發展,人們日益崇尚簡單、快捷、高科技的藝術表現形式,從而關注傳統民間藝術文化的人越來越少。因此,促進傳統藝術文化的發展成為民間藝術研究者考慮的重要問題。
1傳統民間藝術的研究
傳統民間藝術作為特殊的藝術表達形式,其所蘊含文化和發展,與地域特征、風俗人情、社會風貌等有著密切相關的聯系。傳統民間藝術的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種多樣,關于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通過系統的資料收集和實地勘察,并對具有傳播價值的個案進行深入分析;二是展開對傳統民間藝術的表現形式、表現內容等進行理論分析。但由于研究者對當地文化和環境的了解不夠全面,無法充分了解當地傳統民間藝術的來源和發展,因此研究者大多只能從外觀、形象的塑造,創造出與當地民間文化相似的另類藝術,而無法真實還原出具有當地民間特色的藝術。
2傳統民間藝術的文化特色
不同地方都有著當地最出名的民族文化和傳統民間藝術。傳統民間藝術是從民間發展而來,具有大眾的統一審美,即使在歷史長河的演變中,傳統民間藝術依然代表著當地大眾的審美情趣。傳統民間藝術最主要的特色是質樸、率真等,并體現著當地人們的地域特點和文化特征。
2.1傳統民間藝術的地域性
2.1.1鳳翔泥塑
我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不同地方所演變的民間文化和民間藝術也各不相同。如鳳翔民間美術,鳳翔處于關中西部,鳳翔的木板年畫被稱為我國五大木板年畫之一。鳳翔民間美術的表現形式主要有年畫、泥塑和臉譜等,其受到當地文學、宗教的影響,在一些傳統節日中,表達出幸福、健康、美滿等具有美好祝愿的意義。泥塑被鳳翔人稱為“泥貨”,是一種具有當地特色的民間美術工藝,有著數千年的傳統。泥塑是由民間藝人手工制作,再經過繪制毛稿、翻坯、打磨、繪圖、上色等十幾道工序加工完成。鳳翔泥塑的形狀、花色多種多樣,在過去,泥塑是在熱鬧的節假日用來相互送禮的禮品,因此鳳翔泥塑多以夸張的造型和艷麗的色彩為主。鳳翔泥塑的樣式主要包括十二屬相、神話人物和英雄人物等,并各自有不同的意義,如坐虎樣式的泥塑則表達著健康和勇敢的寓意。鳳翔泥塑不僅在當地傳播較廣,還在國內其他地區,甚至國外都享有盛名。
2.1.2宿州剪紙
地域環境是影響傳統民間藝術發展的因素之一,它影響著當地的文化、建筑風格以及人們的審美。宿州剪紙藝人們在進行剪紙創作時,最擅長的便是根據當地的神話傳說、特色建筑和著名歷史等進行創作,創作出的剪紙藝術品具有鮮明的宿州傳統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如尤彩俠的剪紙作品《五柳風光》具有典型的地域性,該作品將宿州埇橋區夾溝鎮五柳村的自然風光和風貌特色完美地表達出來,并對五柳村的風景進行了宣傳。由于地勢和飲食文化的影響,宿州人的性格直接、豪邁,劉曉川的剪紙風格就如同當地人的性格,不拘小節、大刀闊斧。
2.2傳統民間藝術的鄉土情感
傳統民間藝術文化相對于正統藝術文化,更具有粗糙感和自由感,它并不追求形式上的美,而是更加注重人物情感的表達。傳統民間藝術主要是從生活中、從勞動中應運而生,它是基層民眾追求藝術的需求。如剪紙藝人劉曉川根據宿州及周邊農村的建設和發展,而創作出反映了宿州農村變化及農村文化的剪紙作品。這些剪紙作品通過率真、自然的表達方式,展現了宿州農村的鄉土氣息和鄉土情感。
3傳統民間藝術的文化價值
如今還能保存下來的傳統民間藝術,必定有其存在的價值,其經過幾百年,甚至幾千年的文化演變,最終發展到今天,所蘊含的文化底蘊和文化價值不可限量。傳統民間藝術的表現形式雖然簡單鮮明,但它的內涵卻非常厚重。
3.1傳統民間藝術與社會發展的關系
有了人類,才有了人類所知道的社會,人類不斷促進著社會的發展,并在社會發展中創造出相應的文化,然后再用這些文化影響下一代人,幫助下一代人適應社會。傳統民間藝術經過長年的演化和積累,留下了大量的藝術作品,不同地域也保存著不同的藝術文化。如敦煌石窟的壁畫,壁畫內容包含著佛經故事、古代神話等,它始建于前秦二年,經歷了近十個朝代的鑿建,形成龐大的石窟群。在這些壁畫中,可以看到不同朝代的發展特點和藝術特點。
3.2傳統民間藝術的屬性
不同地域的民間藝術因地理環境、社會價值、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響而發展出各自的特色。如陜西皮影就可以分為兩個流派:一種是東路皮影,東路皮影的人物體型比較壯碩,設計風格簡單明了;另一種則是西路皮影,西路皮影的人物體型比較高大,設計風格精巧細膩。表演者在進行皮影戲表演時,要用具有陜西特色的碗碗腔或弦板腔唱述故事。根據傳說,皮影戲起源于漢代皇宮之中,而漢代的皇宮如今位于陜西省西安市境內,因此皮影戲從漢展至今,成為了陜特的藝術。
3.3傳統民間藝術的研究價值
皮影、剪紙、泥塑、壁畫等都具有民間美術的表現形式,它們的藝術特點鮮明,內涵價值深厚,并包含著一個地方幾千年演變的精髓。人們必須以正確的態度,研究和挖掘傳統民間藝術,以確保這些藝術不會因為人們的忽視而逐漸消失。如皮影的圖案裝飾和色彩運用都非常具有藝術性,藝人在進行皮影制作時,能夠通過巧妙和夸張的手法創造出形象各異的皮影人物。藝人制作皮影的繪畫手法、畫作風格和形象設計都值得人們進行研究。
4傳統民間藝術文化的現狀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人與人之間的聯系越來越方便,地域文化的差別也越來越小,不同地域和國家的文化不斷進行碰撞和融合,從而導致一些文化消失,一些文化不再傳統。傳統民間藝術雖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但人們在迎接和學習其他文化和藝術的同時,則可能忘記或改變傳統的文化和藝術,因此如何保存純粹的傳統民間藝術,并擴大其影響力,成為人們考慮的重要問題。傳統民間藝術是基層民眾的藝術創作,然而在過去,基層民眾基本都不會識字寫字,因此他們只能通過口口相傳或實際切磋的方式,傳達創作方法和經驗。甚至有一些藝人,將這些方式和經驗以口訣或歌謠的方式表達出來,供后人學習。雖然目前我國對傳統民間藝術的研究力度逐漸加大,但仍然無法挖掘出傳統民間藝術的深入內涵。
5傳統民間藝術和現代藝術的融合
5.1貴州民間美術與現代裝飾畫
貴州民間美術受各少數民族的影響,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征。貴州因為地理地勢的原因,其傳統文化并未受到外界較多的沖擊,依然保存著原始性和純粹性。而現代裝飾畫更加傾向于實用性,缺少藝術的隨意性,它需要圖案的協調性和規則性。裝飾畫在日常生活中運用頻繁,其造型夸張且抽象,表達的寓意純真、樸素。在貴州,人們可以發現許多具有少數民族特色的裝飾畫,這些裝飾畫仿佛擁有全新的生命,吸引著人們的眼球。隨著貴州旅游業的發展,當地居民與外界的聯系越來越頻繁,傳統民間藝術必然會遭受沖擊,并發生動搖。
5.2傳統美術文化與動畫
隨著科技的發展,動漫產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如何在全球動漫范圍內走出屬于中國特色的一條路,成為人們思考的重要問題。從字面意義上講,動畫就是動態的圖畫,因此動畫對美術的要求非常高。我國傳統民間美術具有強烈的中國特色,許多動漫工作者將傳統美術與動畫融為一體,打造出具有濃郁中國色彩的動畫作品。
6結束語
綜上所述,傳統民間藝術文化與地域環境、社會價值、民間風情等有很大的聯系,它起源于基層民眾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也提升和影響了基層民眾的審美情趣。通過上述分析可知,我國傳統民間藝術雖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文化魅力,但在如今開放式的社會中,傳統文化遭受到了開放式文化的沖擊,因此,傳統民間藝術需要政府和群眾的研究和保護,才能有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趙佳.鳳翔民間美術在新時期背景下的發展途徑研究[D].西安工程大學,2013.
[2]袁磊.貴州民間美術與現代裝飾畫的融合[D].貴州師范大學,2014.
[3]胡悅.藝術設計對民間美術元素的吸收與應用[D].河北師范大學,2014.
[4]陳晨.民間美術造型元素在“中國風”動畫中的動態表現[D].廣州大學,2013.
關鍵詞 傳統民間藝術 文化特色 美術 文化價值
中圖分類號:J52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x.2016.01.074
Cultural Ecology of Traditional Folk Art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s
YAN Chunting
(School of Arts, 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 Chuxiong, Yunnan 675000)
Abstract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splendid culture, traditional folk arts and culture is a culture of Chinese grassroots groups working people in long-term life and the practice gradually formed, which has a unique cultural values, art forms, local customs and aesthetic sty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value of traditional arts, elaborated traditional art TCEs and styles in different regions, and for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art and modern art were studied and analyze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new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arts.
Key words traditional folk art;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rt; cultural values
中國上下五千年,在歷史的長河中所蘊藏的文化博大精深。傳統民間藝術文化主要包括民間美術、民間舞蹈、民間音樂以及民俗風情等,這些不同的表現形式,反映著不同地域的環境、文化和審美,且傳統民間藝術還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在過去,傳統民間藝術以生動、有趣、接地氣的表現形式受到人們的喜愛。然而隨著我國現代科技和現代文化的迅速發展,人們日益崇尚簡單、快捷、高科技的藝術表現形式,從而關注傳統民間藝術文化的人越來越少。因此,促進傳統藝術文化的發展成為民間藝術研究者考慮的重要問題。
1傳統民間藝術的研究
傳統民間藝術作為特殊的藝術表達形式,其所蘊含文化和發展,與地域特征、風俗人情、社會風貌等有著密切相關的聯系。傳統民間藝術的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種多樣,關于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通過系統的資料收集和實地勘察,并對具有傳播價值的個案進行深入分析;二是展開對傳統民間藝術的表現形式、表現內容等進行理論分析。但由于研究者對當地文化和環境的了解不夠全面,無法充分了解當地傳統民間藝術的來源和發展,因此研究者大多只能從外觀、形象的塑造,創造出與當地民間文化相似的另類藝術,而無法真實還原出具有當地民間特色的藝術。
2傳統民間藝術的文化特色
不同地方都有著當地最出名的民族文化和傳統民間藝術。傳統民間藝術是從民間發展而來,具有大眾的統一審美,即使在歷史長河的演變中,傳統民間藝術依然代表著當地大眾的審美情趣。傳統民間藝術最主要的特色是質樸、率真等,并體現著當地人們的地域特點和文化特征。
2.1 傳統民間藝術的地域性
2.1.1鳳翔泥塑
我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不同地方所演變的民間文化和民間藝術也各不相同。如鳳翔民間美術,鳳翔處于關中西部,鳳翔的木板年畫被稱為我國五大木板年畫之一。鳳翔民間美術的表現形式主要有年畫、泥塑和臉譜等,其受到當地文學、宗教的影響,在一些傳統節日中,表達出幸福、健康、美滿等具有美好祝愿的意義。泥塑被鳳翔人稱為“泥貨”,是一種具有當地特色的民間美術工藝,有著數千年的傳統。泥塑是由民間藝人手工制作,再經過繪制毛稿、翻坯、打磨、繪圖、上色等十幾道工序加工完成。鳳翔泥塑的形狀、花色多種多樣,在過去,泥塑是在熱鬧的節假日用來相互送禮的禮品,因此鳳翔泥塑多以夸張的造型和艷麗的色彩為主。鳳翔泥塑的樣式主要包括十二屬相、神話人物和英雄人物等,并各自有不同的意義,如坐虎樣式的泥塑則表達著健康和勇敢的寓意。鳳翔泥塑不僅在當地傳播較廣,還在國內其他地區,甚至國外都享有盛名。
關鍵詞:文化創業產業;天津傳統民間美術;新出路
文化創意產業,從理論上看,就是指在國家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的情況下,人們通過自身的創意能力及其活動產生一定的產生價值,在廣大市場上能創造出來巨大財富的一類產業。在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涉獵范圍比較廣泛,但凡大家所熟知的設計、工藝、建筑、軟件、出版、影視、傳播、演藝、音樂、奢侈品、古董、游戲、時裝、廣告等行業都在范圍之內。民間傳統美術主要是創作者豐富的想象力與靈巧的雙手共同打造出來的作品,完全依靠的是手里的“絕活”,運用手工方式創造出來的,這與文化創意產業中的規模化工業生產是截然不同的。如果把這些彌足珍貴的民間傳統美術作品全部投入到機械化生產中,眼前可能會有些小贏小利,最終只會讓那些傳統技藝或傳統文化消失殆盡,留下的僅僅是一些毫無創新能力的復制品。
比如,天津有名的木版年畫,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經濟利益,完全依靠電腦進行雕刻或噴繪,對那些傳統制作程度絲毫不重視,只能創造出不錯的仿制品,傳統美術技藝的審美價值將會慢慢地被人們遺忘,那些年俗文化也會逐漸失去味道。從另一方面看,現階段諸多傳統民間美術工藝作品出現了諸多問題,比如行業競爭壓力大,原創比不上復制品,形式突破抵不過循規蹈矩等,使得不少美術工藝作品還在使用傳統的材料,完全不探索或開發新材料的使用,這將給傳統民間美術工藝的長久發展帶來潛在的威脅。很明顯,天津傳統民間美術要想抓牢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這一歷史機遇,首先就得認清那些給民間美術工藝制造路障的制約性因素,然后逐漸解決難題,否則將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與傷害。
1天津傳統民間美術遇到的困境與難題
1.1傳統民間美術被商業化
文化創意產業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天津傳統民間美術成為了產業發展的動力與源泉。但是,一味地追求商業利益之后,諸多傳統工藝失去了文化遺產的內涵,甚至使得一些“偽”民間的美術工藝產品占據市場,一些傳統民間美術所獨有的文化風韻與審美價值都變味了。
1.2市場化與傳統工藝兩極分化
天津的傳統民間美術作品中更多的還是體現了小農經濟時期農耕文化特色。隨著現代化的不斷推進,天津市的民間傳統美術分成了兩類:城市傳統的美術工藝以及鄉土氣息濃郁的農村美術。首先,那些專業的手工操作者都會在城市從事傳統美術工藝活動,通過自己的雙手及技藝創造出做工精細、用料考究、充滿技術含量的高檔工藝品,主要在城鎮之間流通,面向的是市場經濟。其次,廣大農村的鄉土美術主要突出的是濃厚的地方特色,從業人員主要就是地方農民,其創造出來的作品大多生動、技術含量相對不高,而且一些比較寫實的民俗文化用品居多,比如木版年畫、泥猴等,比較容易被社會發展的浪潮所掩蓋或消亡。
1.3市場性差,資金匱乏
在市場經濟這個大環境下,天津民間傳統美術遭受了重創。它的作品自帶濃郁的傳統特色,藝術表現形式以及審美價值都有點落伍了,不容易被消費者所接受,整體上都缺乏一定的消費市場,作為一件藝術品所應該具備的經濟價值根本就無法實現。為了讓天津民間傳統美術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道路上實現自身的藝術價值與經濟價值,最重要的一點還是要解決藝術部門或從藝人員的經濟問題,促進其良性發展,幫助民間藝術走向市場,被市場所接受。
2天津傳統民間美術的發展新出路
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這條道路上,天津民間傳統美術工藝不僅要做好保護、傳承與發展中華民族文化遺產的工作,還得完成向現代化生活轉型的歷史使命。這就意味著,我們要做的工作不僅僅是向有關部門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簡單地確定一個或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繼承人,或者建立一個小小的博物館,進行幾個簡短的專題講座。在機器化大生產的背景下,我們的純手工這一技能應該要最大限度地保留下來并充分地發揮出來,所創作出來的產品還得具有高度的情感化。也就是說,在產品設計上得綜合考慮一下,生產實踐過程、群體協作現狀、產品的實現形態以及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等都應該被考慮在內,將傳統民間美術制作工藝與現代產品設計理念完美地結合運用。
作為傳統文化的一份子,天津傳統民間美術的價值是舉足輕重的,因此為了使傳統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必須發揚光大。在這一過程中,開展或建立民間工藝美術組織是極其迫切的,不僅可以發揮出該組織機構的協調配合作用,還能使政府部門、相關企業以及手工制作者們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溝通橋梁,在信息上得到及時的反饋,在政策上也能更好地協調一致,最終實現資源共享、互惠互利的良好局勢。
參考文獻:
關鍵詞:中國;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核心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C9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882(2015)05-082-02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教育、踐行培育與構建是我國思想政治領域內相當長時期的重要的時代課題和任務,也是一個牽涉到很多因素和層面的系統性工程,其影響因素也是多種多樣。其中,中國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就是這些眾多影響因素之一,也是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的思想文化大背景和土壤 。因此,研究在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背景下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十分緊要的思想意義和現實緊迫的文化價值。
一、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實踐面臨的挑戰與問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已經成為我國思想道德建設的領頭羊,在各行各業政治思想工作成為熱門話題和重要的時代任務。中國是一個擁有56個民族的社會主義國家,每一個民族共同體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文化基礎、思想世界、風俗習慣與信仰理念,這些多樣化的民族文化資源包含了諸多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價值體系相通的因子,能夠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提供諸多的有益成分,但是不排除這些多元化的文化也存在很多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不一致的地方,甚至有些是矛盾和沖突。面對這種情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將如何取舍、如何將之作為發展的平臺是一個富有挑戰性的文化工程。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不單純是一項思想文化領域的事情,更多的需要良好的法制環境、社會環境、經濟環境等來支撐和保障,但是當前我國政治環境、經濟環境、文化環境、社會環境、制度環境與國際環境的發展現狀,存在一些不利于社會核心價值觀構建工作順利運行的因素。由此,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工作將面對各種復雜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
二、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與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的多重關系
當前,我國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具有典型的二元結構體系特點,一方面是具有一些漢民族傳統文化的特色,另一方面包括諸少數民族本身獨特的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與培育踐行就是植根于這樣的文化背景下行進的,這種文化大背景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提供了內容、模式方式、機制和制度、價值取向等方面的思想資源,同時也包含一些不利的思想文化成分。
(一)中國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提供了豐富的思想文化資源和背景
一是我國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對于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闡釋有很多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相通的。比如,當今中國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提倡的和諧相處、仁愛、自然的核心價值觀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內容構建和拓展具有諸多的啟發意義,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所提倡的;愛國優良的政治文化、民本的治國理念、務實創新的人生進取理念等也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凝煉提供了豐富的思想資源。
二是中國少數民族傳統文化中含有非常多的關于如何培育核心價值觀的一些方法資源,比如重視價值觀的教育模式,科舉制度的推行將國民價值觀的構建與國民的教育和學習、工作掛鉤;重視家庭教育在核心價值觀中的作用;少數民族還將核心價值觀的構建培育與日常的信仰活動、日常禮儀活動相結合,這些價值觀構建的方式和模式都是值得我國當前核心價值構建學習的。
(二)中國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帶來的挑戰與不利的影響
當今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面臨著西方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等多種文化的挑戰。從縱向來說,中國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包含著很多不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構建的東西。
一是中國傳統文化,畢竟是屬于傳統時代的東西,難免會有一些糟粕的東西,存在一些不適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的消極因素,比如中國的家文化、男尊女卑、男性文化、等級文化等等都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和踐行各個不入。
二是中國是一個少數民族的國家,傳統文化還包含很多少數民族地區的文化,這些民族文化很多處于非現代化的狀態,包含很多不文明的因素和成分。
我國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包含的這些不利因素,表明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還面臨著如何對各種文化資源進行揚長避短的時代課題和挑戰。
三、少數民族傳統文化下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路徑
針對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面臨諸多的機遇、挑戰與問題,結合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系,我們應該積極學習新加坡在多種文化背景下構建核心價值觀的一些做法,重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道德性、思想和文化性的價值取向;科學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研究,凝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其當代闡釋力;多渠道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認同教育與踐行,將灌輸與引導相結合,推動生活化和大眾化的道德建設模式;做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所需的制度和機制的頂層設計,為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提供制度保障。
(一)吸收傳統文化的思想性和文化性們,建構以文化性和思想性為主的價值取向,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工作健康發展。
一是構建文化性和思想性的價值取向,這就要求我們在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務必要抓住當前各種文化和思潮發展的趨勢和動態,力求各個環節突出文化性的價值走向,突出其思想的教育性。
二是構建科學性和系統性的價值取向,這就要求我們在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務必要遵循文化思想發展的規律、遵循國民價值觀養成的規律、遵循社會發展的規律,力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工作科學化;同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包含構建主體、客體、環體、載體等等要素,對這些要素要進行需要系統化統籌安排。
(二)加大理論研究,凝練和整合傳統文化精華,不斷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實價值。
一是全方位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其構建的理論研究,要打破常規,對核心價值觀構建進行縱向考察。這就要求我們在研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不能將之僅僅當做一個邏輯命題來處理,更應該當做一個歷史命題和現實命題來思考,努力探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過程中的規律性東西,關照當下中國的歷史定位。
二是理清傳統文化的精華和糟粕,不斷吸收其有益成分服務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不斷夯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的內容體系。
三是抓好三個維度的建設,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的操作性[4]。這就要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過程中要建設好國家層面的主導價值觀,增強其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設好社會主體的共同價值觀,增強其認同力和生命活力;建設好公民主體的基本價值觀,增強其現實性和實用性。
四是面對多樣的文化思想發展態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構建務必要處理好分化與整合、繼承與創新、開拓與實踐等關系,真正促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體系保持吐故納新的態勢。
(三)吸收傳統文化的教育模式,建構顯形與隱形相結合的模式,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工作立體化運行
一是通過各種形式和媒介,加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與認同教育,做好核心價值觀構建的認知性基礎。鑒于當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顯形教育過多,我們應該積極開展網絡傳播與傳統媒體相結合[5],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網絡化模式發展,充分利用公共空間加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教育,
二是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活化發展,努力破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生活世界的各種困境和挑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活化過程主要有理論的長遠性和現實生活的短期性、理論體系的抽象性和現實生活的經驗習慣性、理論的普遍性和共同性與現實生活的場景性等三大困境和沖突需要解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只有融于人們日常的生活圈子中,才能夠真正讓國民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因此,針對這三個困境,充分發揮利用好家庭、社會和學校和網絡平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要結合國民的日常訴求來進行,從現實生活訴求角度來解讀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還要遵循國民日常生活的認知圖譜和認知圖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話語系統郭國民化大眾化,從形式到內容盡量實現從哲理學術性向日常生活性的轉換;社會主核心價值觀的構建還有融入到國民日常生活的情感世界中,提高大眾對核心價值觀的情感認同;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融入到國民日常生活每一件事情的參與過程,從大的國家大事到小范圍的私人圈落,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從這里開始展現和落實,
三是加大文化的引領教育作用,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融入到中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尤其是發揮中國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育人功能,以此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踐行。
(四)吸收和借鑒中國傳統文化發展過程中的制度與機制,設計和建設好符合當今實際的一系列制度和規范,從而有效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工作的常態化和制度化運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種現代社會的價值觀,需要現代性社會制度為其提供剛性保障,提供發展的可能性空間平臺。正是由于這樣,所以我們在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工作開展的同時,務必要作好與之相配套的經濟機制、政治法律機制和社會機制的完善工作,做好制度的頂層設計,注重制度建設與文化建設的一致性、同步性與互動互補性,以便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做好各項制度保障。
總之,在中國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環境下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性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力量供給和動力支撐。目前,最關鍵的是要建構一套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核心價值觀理論體系,并用到實踐中去,注重文化引領對構建核心價值觀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肖季文,歐凱.中國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J].文史雜志,2012(3):4-6.
[2]胡剛.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認同之探討[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2013(5):62-65.
[3]黎昕,林建峰.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凝煉[J].福建論壇(人文社科版),2012(9): 37-39.